第一百九十五章 种瓜得瓜(2 / 3)

“上个月,我们京城晚报,报导了一篇文章,一位年寻半百的教师,就是因为弄丢了一家当月的粮票,而选择了极端的上吊自尽,他这一走,不光家里备受打击,对本就缺乏老师的学校,也是带来了沉重的伤害。”

孟主编侃侃而谈,大道理讲了一箩筐,说明了事情的重要性,他李峰能迅速做出判断,干净利落的出手,不论从政治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有巨大的影响性,值得宣传。

另外,他毕竟是你们厂里的,三粮店的事情已经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帮助困难群众追回了粮票,对你们轧钢在来说,带来的也是正面的形象。

众人听完孟主编分析,交头接耳起来,目光也不在是刚才那副惊讶的样子,纷纷用着鼓励的眼神盯着事件当事人。

“那咱们的职工驾校呢?”

姜显达这块,明显对于让李峰出名臭显摆,兴趣不大。

听着孟主编的话,暗自嗤鼻,老一辈大老粗对于噶人,还真没当多大一回事儿,毕竟都是尸山血海杀出来,谁人手上没有人命,只是李峰他们这一代人,成年后碰上了相对和平年代而已。

收到了杨厂长递过来授意的目光,斗着胆子在会议室里,当众问了出来。其他人听到后注意力明显更集中了,看来是想法完全相同。

“对于李峰同志创办驾驶员培训学校,我这里还是想问问他这边的想法!”

刚才一直在记录的孔记者,在一项任务结束后并没有合上笔帽,而是把笔记本翻倒新的一页,然后用着热烈的目光看着李峰。

根据多年从业经验,一个三粮店事件绝对能在社会版面占据一个头条,另一个驾驶学校这样新颖的办学方式,在政治版面至少也可以让街头巷尾的群众产生共鸣。

虽然京城晚报是由市里创办,并不是非常看重经济效益。

但如果两条都能上头版的话,对于自己的记者生涯,还是有很大促进作用,只有让人能够记住的新闻,才能让人记住采访了当事人的记者,两人属于共生关系。

一个人能带来两个热点新闻,专程跑这一趟,对于他们来说,不亏,如果报道引起的争议很大,那就是血赚。

“我这边其实也只是提了一个建议,厂里高层,之间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着自己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居功,最多也只是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秉承着低调做人的李峰,看到孔记者这么难缠的问题,直接甩给了厂领导,独食是不能吃的,至少在自己没有成长起来之前,该分出去的得分出去,这才是能长久的根本。

果然,听到李股长如此给面子,高层领导多少都点了点头,这才对吗,事情是你办的不错,但没有我们的决定,你也办不成事,既然成了,领导们当居首功。

“咳咳,我来简单的讲一讲,当时厂档委经过商议探讨,觉得运输科驾驶员一直存在不足的情况,运输任务关系着厂生产任务,担子很重……”

坐在李峰对面,不知道什么名字的领导,清了清嗓子,开始表演,拿出李峰当时做报告时,里面说的话,给自己等人脸上贴金。

“韦主任说的不错,为此,厂档委经过商议决定,挪出了所有公车,领导同志以身表率,全部放弃分配下来的小车,把它拿出来,给职工家属们,带来一条新的出路。”

另一位不知名的领导在前一位说完后继续锦上添花,把杨厂长下令停掉的小车班,给描绘成领导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革命精神,说的众人连连点头。

李峰刚才既然选择把功劳分润出去,自然知道接下来会是这种情况。

但是面对这些人脸皮的厚度,还是感觉有些吃不消。

果然,自己跟他们比还是太嫩了,这些老棒槌,当时开会时有多不情愿,现在就有多能吹,这才过去多久,当时诸位啥样的表现,李峰还是历历在目。

杨厂长身后的姜显达看来早已经领教过他们,眯着眼睛看着众人狂飙演技,连白眼都没翻,反而也是一脸认同的样子,毕竟驾校是运输科下属部门,出了成绩,他这位功劳跑不掉。

“成,既然这样,咱们能去你们培训学校去实地看一看么?”

在记录完众人轮流说出的话后,孔记者抬起脑袋,扶了扶刚才低头垂下来的眼镜,向厂档委这边问道。

众人听到后,瞬间化成佛陀,眼观鼻鼻观心,什么培训学校,就小车班办公室,哪有什么教室能带他们过去。

“嗯,这样吧,我们一般是实地教学,让学员零距离接触车辆,熟悉车辆,可以带你们去现场目睹他们的学习过程,您看?”

眼看大家闭口不言,杨厂长看向了李峰这边,果然,这小子还是没让人失望,看来几天时间,还是有成果的。

“那再好不过!”

孟主编点了点头,率先站起身。

宦海沉浮多年,他岂能看不出刚才众人抢功时一个样,这时候询问起落实情况却一点都说不上来。

作为新闻从业者,最重要的一个字,首先就是真,他还真怕被轧钢厂给晃点了,迫不及待的想去亲眼目睹。

“那就一起吧!”

杨厂长看李峰一副毫无畏惧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