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李自成的小班底!(2 / 3)

可是连日血战下来,人马损失了三成左右,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不如前了。

之后的两天里,李自成调整人员、鼓舞士气、补充粮草、修理兵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队伍整顿的有了几分模样。

……

夜幕时分,巡视过营地之后,略感疲惫的李自成带着侄儿李过返回自己的营帐中休息。

李过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今年二十五岁,只比李自成小几个月而已,二人从小一起上族学、一起练武艺,又一起当兵、一起当流寇,感情非常深厚,虽然名为叔侄,实则更像兄弟一些!

叔侄二人回到帐中,发现里面摆好了一桌酒菜,还坐着三名精壮汉子:一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犹如半截黑铁塔;一个相貌英俊、猿背蜂腰,身形极为矫健;还有一个相貌端正、体型匀称,带着一股子儒雅之气!

见到李家叔侄回来了,三人连忙起身迎接。

“大哥,这两天忙着整顿队伍,可是把你累坏了,兄弟几个弄来了一些酒肉,给你好好补一补!”

“多谢,兄弟们有心了!”

“都是自家兄弟,就别客套了,快点坐下吃喝,你们不饿,俺可是饿坏了!”

“好,都坐下,喝酒、吃肉!”

帐内三人是谁,为何与李自成称兄论弟呢?

说来话长。

原来李自成、李过叔侄离开李桃村之后,并没有直接投奔张存孟,而是偷偷回了一趟米脂县—李继迁寨老家,探望亲朋好友。

结果发现,家乡一带的旱灾更严重了,饿死了很多人,而且民怨沸腾,对官府极为怨恨。

于是乎,叔侄二人一番游说,拉拢了一百多名家乡子弟,一起投奔张存孟,造大明朝廷的反,而这一百多人当中,又有三位与李自成的关系最密切了,就是帐中的三名男子。

黑大个叫刘宗敏,二十五岁,铁匠出身、气力过人,更有一身好武艺,善用一口金背大刀,重八八六十四斤,舞动起来,快如旋风,有万夫不当之勇。

而且刘宗敏、李自成两家相距不远,二人年龄又相仿,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关系亲如手足一般。

相貌英俊的叫刘芳亮,二十四岁,猎户出身,性格洒脱、不拘小节,善用一条亮银盘龙枪,论起勇武来,一点不输于刘宗敏。

另外吗,刘芳亮的母亲姓李,是李自成的同族姑姑,如此论起来,二人还是表兄弟关系,自然非常亲近了。

相貌儒雅的叫田见秀,不是米脂县人,而是西安府—白水县人氏,今年二十八岁,性格仁厚,待人宽和,读过书、考中过秀才,又通晓武艺,堪称是文武双全!

田家本是大户,家中有几千亩上等水浇田、有成群的骡马、还有豪宅大院,小日子过的很是滋润,而且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周围的穷乡亲们,在本地的口碑相当不错,而且从不招惹是非,只求平平安安过日子就行了。

没想到,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这一代的秦王非常贪婪,让王府属官们四处扩建田庄,结果看上了田家的几千亩水浇地,想要以不足十分之一的价格强买下来,田家人自然是不肯了。

于是乎,王府属官就勾结本地官员,硬说田家的宅院有问题,犯了‘僭越大罪’,将田家人全都抓了起来,而后不等升堂审问,就在狱中暗下毒手,将田家男女老幼共计一十三口全部杀害,并霸占了田家的全部产业!

田见秀当时在外求学,侥幸逃过一劫,得知情况之后,急火攻心,当场吐了血,而后四处上告,誓要为家人们讨回公道。

可是地方官员们畏惧秦王府的权势,根本不敢受理这个案子,反而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打了田见秀四十大板。

官官相护,求告无门,田见秀一怒之下决定投奔流寇,造大明朝廷的反,并立下了血誓,早晚有一天要带领兵马杀进西安城,将秦王府上上下下斩尽杀绝,报仇雪恨!

而在投奔流寇的路上,田见秀遇到了返回家乡的李自成、李过叔侄,双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又有相同的目的,于是结成了生死伙伴。

另外吗,刘宗敏、刘芳亮、田见秀三人,前面两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勇则勇矣,却是有勇无谋,唯独田见秀文武双全,还有一定的军事谋略。

之前中军大帐内,李自成提出的放弃安定城、南下攻打延安府城的建议,就是田见秀的主意,可惜大首领-张存孟没有采纳,否则局势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大哥,明天又要攻打安定城了,你说这次有把握破城吗?”

“唉,人马疲惫,士气低落,明日攻城的话,只怕连三成胜算都没有。”

“围城二十余日了,迟迟无法攻破,干嘛还赖在这里不走,等到官军合围上来,只怕想走都走不了了。”

“唉,放弃安定城、南下攻打延安府城的计策,我已经跟大首领说过了,奈何大首领不肯听啊!”

吃喝之间,几个人谈论起了眼前的战事,李自成不断唉声叹气,心中则非常后悔。

之前听人说:不沾泥—张存孟仗义疏财、善待部下,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自己才带着侄子、好友前来投奔,希望跟随这位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