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震撼的孔雀王朝使者(2 / 3)

,发展教育,让底层平民也有机会读书识字。

这让见惯了种姓制度的阿善德觉得难以置信。

赵国还商业发达,车马如龙,成片成片的良田,百姓安居乐业,鸡犬相闻。

大家对官府并不是仇视的态度,反而非常拥戴。

阿善德突然觉得,赵国是一个比孔雀王朝更加强大的国家,这对于内心一直很骄傲的阿善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说这件事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中原像赵国这样强大的国家还有六个,阿善德就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了。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孔雀王朝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西方虽然还有塞琉古帝国也很强大,但塞琉古帝国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孔雀王朝蒸蒸日上。

阿善德并不觉得塞琉古帝国会对孔雀王朝造成威胁。

结果现在有人告诉他,孔雀王朝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遥远的东方,还有七个这样的国家!

阿善德怎么可能接受。

但理智告诉他,赵牧并没有说谎,而且他私下问过很多商人,大家也都是这样说的,这就由不得阿善德不信了。

“赵国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阿善德认真的对赵牧说道。

“我也这么认为。”赵牧笑着说道。

邯郸城高高耸立在眼前,给阿善德和其他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感。

他们的国都虽然也很高大,但和邯郸比起来,就如同县城一般,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进入城池后,阿善德更加感受到赵国的繁荣和强盛,来往的商旅,交谈的士子,远处叫卖的小贩,路边的茶楼和酒楼……比孔雀王朝的都城还要繁荣数倍。

街道干净整洁,虽然到处都是人和马车,却看不到任何牛粪或马粪,也闻不到任何臭味。人们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即便是见到孔雀王朝的使者,也没有感到惊讶。

这说明这里的人们经常见到外邦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因此并不感到奇怪。

一路上他们东张西望,不断询问新鲜事情。

不过赵牧已经没有心思和他们解释了,终于回到了邯郸,他要先回王宫见见母亲和兄长。

赵牧没有带孔雀王朝的使者去见赵括,而是将他们带到太常府,由太常教他们一些礼仪和注意事项。

离开太常府之后,赵牧带着阿丽娃拜见了母亲和赵括。

赵母虽然对儿子取了外邦人为妻有些不满,但毕竟两年半没有见到儿子了,也舍不得责骂,反而一个劲的夸阿丽娃漂亮。

“给我说说孔雀王朝的事情。”过了一会儿,赵括将赵牧带到一旁。

“孔雀王朝的实力很强,君主阿育王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雄主,不仅打下了堪比整个中原的国土,还推行改革,将孔雀王朝的实力推向了一个巅峰。不过孔雀王朝有两个巨大的隐患。任何一个不解决,都有可能造成亡国。”

“一个是宗教势力特别强,渗透到各个方面,连阿育王都信奉佛教,还有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第二个是孔雀王朝的文化和种族冲突非常严重,他们不像中原,即便分裂成多个国家,仍然具有文化认同,且认为大家是同根同源。孔雀王朝历史上每一次外来者入侵,都会带来新的种族,以及新的文化。至今没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经常爆发冲突。”赵牧说道。

“……”赵括沉默不语,印度这两个问题别说现在了,就是两千多年后都没有人能解决。

中原王朝虽然打了上千年,也经历了商灭夏,周灭商,以及周朝的灭亡,但归根结底,打的还是那一批人,大家有着共同的祖先和血脉传承。

但孔雀王朝有所不同,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再加上当地土着,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特别是雅利安人的种姓制度,更是深入了孔雀王朝各个方面,连阿育王都不得不为之妥协,只能通过扶持佛教的方式来打压婆罗门教,慢慢削弱其力量,徐徐图之,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历史上,不管是宗教问题,还是文化种族冲突问题,阿育王都没能解决。

当然,这不是阿育王不行,而是这道题无解。

除非孔雀王朝连续出现五六个阿育王这样的君主,且都坚定不移的削弱婆罗门教,或许最后能解决,但也有可能,将佛教扶持成另一个巨无霸。

历史上,在阿育王死后,偌大的孔雀王朝和中国的秦朝一样,土崩瓦解。

不过由于制度的不同,孔雀王朝虽然土崩瓦解,但并没有像秦朝那样亡国,仍然保住了基本盘。

这也使得孔雀王朝后面没能出现一个像汉朝这样伟大的朝代。

统一天下很难,但让天下定于一更难。

历史上华夏的统一是由秦始皇完成的,而定于一却是由汉朝来完成的,世界各国历史上,出现属于自己的始皇帝的并不少,比如阿育王。但是能够在后面又出现一个大汉王朝的。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周朝的礼乐教化,统一天下的始皇帝,定于一的汉朝,这才使得华夏民族牢牢凝聚成一个整体,少了一个,或许华夏都是分裂的。

华夏尚且如此艰难,更别说连人种都不统一的印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