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可持续发展(2 / 3)

筑成京观震慑各个部落。

第三天,袁华率领赵军,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找到了攻打赵军的部落,接着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这个部落更加富有,光是一米多长的象牙就有四根,还有数不清的珠宝、玳瑁,甚至袁华还在不远处的大山上发现了露天铁矿。

除了露天铁矿,剩下的财宝全部被赵军带回了船上,至于人口,则归和赵军交好的部落。

“将军,要不我们一个部落一个部落打过去吧,把他们全抢了,把所有战船装满,我们绝对能够富可敌国。”赵忠兴奋的说道。

见到这么多财富,他已经彻底红了眼,随便一袋珍珠,就够他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不过他没有想过,如果这么多珠宝涌入市场,可能就不值那么多钱了。

“抢了以后呢?难道要我们赵人过来采摘珍珠,获取象牙,开采铁矿吗?你又不是不知道这里有多危险,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办法解决瘴气。”卜过表示反对。

赵军和土着交战没有损失一个人,却因为毒虫、瘴气损失了二十多名士卒,他们宁愿在战场上遇到强大的敌人战死,也不愿死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面。

“你的想法呢?”袁华看向卜过。

“这些土着非常喜欢我们的武器和铠甲,我们可以用一些破损的,或者淘汰的兵器和他们交换珠宝、象牙。同时,我们可以扶持一些部落,教他们说赵国话和赵国文字,教他们种植庄稼和开采铁矿,以后和他们交换。如此一来,我们不需要在这里驻扎一兵一卒,只要每隔一段时间过来和他们交易,便可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卜过说道。

“若是他们不听话怎么办?”袁华问道。

“我们同时扶持多个部落,哪个不听话,就停止扶持哪个部落。失去我赵国的扶持,他们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卜过说道。

赵军对于这些土着而言就是降维打击,如果没有毒虫、瘴气、水土不服这些非人为因素的困难,一千赵军就足以横扫整个半岛。

“好,那就从荇菜部落开始。”袁华说道。

荇菜,是袁华给少女取的名字。连带着整个部落都被叫荇菜部落。

这些土着应该感谢少女,否则以赵人的习惯,肯定叫他们蚳、闽、蛮、狄之类的名字。

当老师,是一个辛苦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这些大老粗们而言,在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对于耐心的极限挑战。

好在这些土着对赵人非常崇拜,认为赵人是在传授他们仙术,没有任何不耐烦,一个个学的非常认真。

袁华也利用这段时间和周围部落进行交易,他以一杆长枪换一根象牙,一把大刀换半袋珍珠的价格,换了几十根象牙和几十袋珍珠。

双方对这次交易都很满意。

袁华不知道的是,这次交易,让这些部落之间的斗争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为了抢夺更多的珠宝和赵国交易武器,那些强大的部落开始疯狂攻击周围部落,弱小的部落只能联合起来抵抗。

战火迅速从海边蔓延到整个中南半岛。

不过这些和袁华都没有什么关系,交易结束之后,他便带着赵军返回赵国了。

……

“禀大王,这就是末将这段时间的经历。”大殿内,袁华正在向赵括汇报。

“这便是你说的荇菜?”赵括看了看袁华身后的女子,年纪并不大,眉宇间还有几分青涩,右手紧紧抓住袁华衣角,眼神中充满了畏惧和好奇。

“禀大王,正是。”袁华看向荇菜,“还不快向大王行礼。”

“奴……奴婢拜见大王。”荇菜跪在地上,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赵国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在她的认知中,袁华就是天将,那赵括身为袁华的大王,就是天帝般的存在。

想到这里,荇菜愈发恭敬了。

“起来吧。”赵括说道,“既然带回来了,就不要负了人家。”

“末将知晓。”袁华说道。

“你这次做的不错,持续的交易确实比短暂的劫掠更符合我赵国的利益。”赵括赞许的点了点头。

赵国不可能跨这么远移民过去,即便那块地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一年两熟,赵括心中很是眼馋,但还是没有办法占领。

就像瀛州一样,赵国想要开发利用,只能依靠当地的土着,扶持少数的土着管理更多的土着,来给他们挖矿。

至于会不会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赵国啥的,赵括表示这群土着对自己人可比赵人对他们狠多了。

赵人为了有更多的人干活,很少会进行杀戮。而这群土着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对自己人那是毫无人性的屠杀。

除此之外,瀛州一半的粮食都需要依赖赵国支援,如果没有赵国支援,大部分挖矿的都要饿死。

中南半岛的环境要比瀛州好太多了,粮食不仅能自给自足,在精耕细作之后,还能够反哺赵国,因此赵国需要扶持多个部落,互相制衡。

“这些都是参谋卜过之谋,末将不敢居功。”袁华说道。

“放心吧,谁的功劳都不会少。你和卜过爵位各升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