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故人相见 1(1 / 2)

却说贾琏、薛蟠一行,迤逦出了锦州,到广宁卫分手,贾琏带着两府管家自去接收大小黑山脚下的庄子,薛蟠则带着十几大车货物并管家伙计一路往辽东镇去。

不一日,薛蟠总算抵达了辽海卫,忙去守备府投帖拜见。

贾琮见其帖子,他乡遇故知,又惊又喜,忙出来亲自迎接。

“薛大哥,久违了!什么风把你吹到这苦寒之地来了?”贾琮在大门口接着薛蟠,大笑道。

“琮哥儿,这不是想你么?特来看看你,顺便做点生意。听说你在这边干了好大事业,还请你多多关照。”薛蟠笑道。

“好说好说,里面请。”贾琮笑着把薛蟠引进去。

命丫头端上茶来,听薛蟠道明了来意。

贾琮笑道:“这个容易,我早已派人知会四处关隘,但有女真人来易货,一律引至城中专门的交易市场来集中交易。

薛大哥要收多少便收多少。不过两件事我先说明。”

“哪两件事?”薛蟠忙问道。

“其一,在我这里做生意,就得守我的规矩,不论是汉是夷,必须公平交易,不得强买强卖,耍奸欺诈,违者严惩不贷。”

“这是自然。”薛蟠忙拍胸脯保证。

“其二,交易双方都得缴一成的商税。”

“这也容易。”

“那便皆大欢喜了。”贾琮道。

薛蟠从怀里掏出一个匣子,递给贾琮,嘿嘿笑道:“我妹妹托我给你带的信。”

贾琮有些惊喜,拱手道:“有劳薛大哥了。”

薛蟠摆手道:“都是自家人,说什么劳不劳的话,那我就先去歇着了,这一路上可把我累死了。”

贾琮忙命丫头带他下去。

打开匣子一看,里面是两封信,宝钗、黛玉各一封。

信里的意思都差不多,说了些别来情由、思念之意,又言道老太太等人震怒,派了贾琏来辽东清查田庄之事。

贾琮得知老太太把那几個逃走的乌家余孽尽数杖毙,微微点头,贾家也就老太太稍微清醒一些。贾琏?呵呵,带几个管家来就想接管庄子?发你娘的春秋大梦去罢。

先不说贾琮的威势摆在这里,单是田庄里新提拔起来的管事们,刚刚大权在握,又岂肯轻易屈居人下。贾琏注定是白跑一趟。

贾琮放下信,想了想,派人把荣柳叫来。

“这些日子,汉夷贸易进展如何?可有什么弊病?”

“托大人的福。自从大人那张汉夷公平通商告示贴出,百姓、商家也不必藏着掖着、偷偷摸摸,夷民也敢大大方方进城来做生意了。

这一来,本卫预计每年又可增加数万商税银子,大人真乃天纵奇才也,覆雨翻云,点石成金。”荣柳笑道。

贾琮笑着摇摇头:“哪里是什么点石成金,只是金子一直摆在这里,没人去捡罢了。你们素来视蛮夷为洪水猛兽,大可不必。

大吴的江山是金戈铁马打下来的,连鞑子三十万大军都铩羽而归,还怕几个蛮夷?”

“大人说的是,我等以往竟没想到这一层。”荣柳道。

“如今城里有多少支夷民来交易?”

“女真、夫余、乌桓、鲜卑等部族都渐渐有人来贸易,每月数十起,想来只要城里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的名声打出去,以后来的人会越来越多。”

贾琮点点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汉商的本性我清楚,无奸不商,又仗着在自己的地盘,难免喜欢占小便宜,欺负夷民老实蒙昧,甚至恃强凌弱,店大欺客,此风决不可长!

命余洪、雷泰等人密切关注市场情况,但有胡作非为的商家,该重罚的重罚,该抄家的抄家,该杀的杀!

记住,说得小些,夷民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稀缺货物,这就是税源,没了夷民来贸易,我们找谁收税?

说大些,辽东夷民是我们日后牵制鞑子的重要助力,谁敢苛虐他们,定严惩不贷。”

“下官明白,这就去办。”荣柳躬身道。

“嗯,”贾琮摆摆手,又道:“回来。”

“大人请吩咐。”

“前儿我让你寻摸的东西,可寻到了?”

“下官派熟惯人去奉天城、辽东镇四处寻访,总算寻到了,共花了二万四千银子。”

贾琮笑道:“好好好,买到就好,银子是小事。”

“另外,上次查抄两家劣绅,已有了名目。其房宅、家私、古玩器物、奴仆尽皆发卖,并其家中存银,共得银89万余两,得存粮20余万石,另有十余万亩良田,其中有两万余亩在本城郊外。

下官私想着,大人初来乍到便慷慨解囊,为公务垫了许多银子,不如便将这两万亩划入大人名下,冲抵大人垫款,不知可否?”

贾琮捏着下巴一笑,暗赞荣柳会做人,自己不过垫了二三万银子,他转手便送自己二万亩良田,多了好几倍的利。

贾琮并不想当个什么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当初在扬州也没少收银子,如今也没把这二万亩田地放在眼里,只担心自己若开了口子,下面变本加厉,倒把辛苦竖起来的规矩毁了。

因摇头道:“不必如此,我垫多少拿多少,免得上梁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