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 101 章(1 / 5)

顾三叔那边,虽然是在乡下,但是日子过得其实一点也不差。

他本身是他们蘑菇屯所在的镇上的镇书记,顾三婶也是镇妇女主任。而他的四个儿子,一个个的也都有出息,虽然没办法跟顾大伯和顾长鸣一家比。

主要是,顾三叔一家还明事理,不会凭着家里两个哥哥的身份地位就耀武扬威,人家是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所以顾三叔在整个蘑菇顿,甚至整个县的名声都很不错。

如今顾长鸣和顾长春带着一家人回到了蘑菇屯,过来商谈入族谱的事情。这些事情,早在他们回来之前,顾三叔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后续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当然这件事情,自然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毕竟顾长春和顾长鸣的职业摆在那里。要是真有人去举报,现在正是新旧交替的时期,没人举报,那什么事都没有,要有人举报了,虽然不会出什么事,但是麻烦肯定是有的。

好在,顾家在蘑菇屯那是大家族,一个家族的事情,谁会闲到没事情干,专门去干这样的事情,真这样做了,那就是吃力不讨好,对自己无益的事。

很快,顾明华和顾宁宁入族谱的事情,就进入正轨了。

特别是顾明华入族谱的事情,只有真正入了族谱了,那才是顾家真正承认的儿子,而不是表面意义上的认祖归宗。

也只有让顾明华真正入了族谱了,得到了顾姓一族所有人的承认,那么顾明华才是真的入了顾家了。

这也是顾华很不愿意顾明华入族谱的原因。

因为他都还没有入了顾家的族谱呢。

当年他被顾长鸣认回去的时候,正是解放前,那个时候顾长鸣一心在那里打仗,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搞族谱的事情。后来解放了,顾长鸣又因为国防事业,也是一心地沉浸在事业中,也没有心思去搞这些,他连回到蘑菇屯的时间都没有。

等到顾长鸣真正闲下来了,那十年的运动又开始了,就因为顾华的一封举报信将明霞给举报了,顾长鸣对顾华有了隔阂,再加上运动原因,不能搞这些封建迷信的事情,这事也就给放下了。

因为这个与那个的原因,顾华虽然名义上是顾长鸣的儿子,但没有入族谱,人家顾家不认,家族不认。

顾长鸣还是比较传统的,他把家族看得很重,特别是当自己和大哥有了那样的地位之后,他就把蘑菇屯那边的亲属家族看得非常的重要。

更重要的是,如今顾家的族长是他们这一支的八叔,那是顾长鸣亲爸的兄弟,自小对他们三兄弟有恩的八叔。要知道,当年他父母被地主老财迫害之后,是八叔收养他他们兄弟三人,哪怕不在乎族谱,就凭着八叔对他们兄弟三人的恩情,就足够受到他们的尊重。

不管是顾长鸣也好,还是顾长春与顾三叔,都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也正是因为当年顾家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们兄弟三人,所以如今他们有了身份地位,也就间接回报顾家。

所以没有得到顾家家族祝福与承认的,哪怕顾华在顾家生活了二十六年,如今回到蘑菇屯,那也没有得到家族的半点好脸色。

这一刻,顾华的心里是后悔的。

后悔当年不应该那么冲动,就直接实名举报了明霞,如果他再聪明一点,在举报明霞的时候用匿名,那么也不会被顾长鸣发现,在顾长鸣翻身的时候,也不会对他有了异样的看法。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明白,当年他母亲跟他说的那些话。要做好一个特工,光靠手上的功夫是不行的,需要的还有头脑。

但是当时他只想到了当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退路,这是他这步棋走错的真正原因。

哪怕心里再恨再怨,他都不敢轻易对顾长鸣生出那样厌恶的心思来。哪怕他心里确实是怨是恨的,也不敢真正没头脑地去做。

至于顾明华那边,他心里确实是恨不得他去死,马上去死,这样自己才能够有未来。

哪怕恨得牙痒痒,顾华也不敢在脸上露出半点的表情。

他已经错过一次,真不敢再错第二次了,否则这一辈子,他就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那边的人一直在接近他,想要拉他入伙,但顾华有他自己的考虑,他不敢再做十年前那样的事情,连个后路都不给自己留。

这一幕,其他人没有看到,却都被顾宁宁看到了。

顾宁宁因为对人的情绪波动特别的敏感,哪怕顾华表面上没有露出一丝一毫的表情,但是那个情绪波动却正好被她抓住了。

她就开始盯着顾华,在盯着他的动作,只要他一有不对劲,就马上向爷爷和爸爸提出来。

如今顾华没有做出什么不好的动作,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她如果去说他的不对,反而容易给人造成说谎的假象,这是顾宁宁不会做的。哪怕她再小,也知道这个理。

除了顾宁宁,还有一人也在盯着顾华,那人就是黄斌。

自从得到了顾长鸣的命令之后,黄斌就开始紧盯着顾华的一举一动,他心里有一种直觉,那就是如果把顾华盯紧了,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说不定能够抓到那个特务组织幕后的人。

那个特务组织幕后的那个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