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杨小涛的办法(2 / 3)

争取完成这次任务!”

“下面,我说一下实验方案!”

众人立马拿起纸笔记录下来。

“侯队长,咩咩蒿的种子有多少?”

侯丽晶点头,“队长,因为事情紧急,西北的同志一共搜集了五斤多,分到我们第三梯队的只有一斤左右。”

“我们数了下,大约有八千五百粒!”

听到准确的数值,杨小涛满意点头。

这说明,他有足够的数量来让小薇实验。

“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一组和二组。”

“侯队,王队各自带领一组人。”

杨小涛开始安排任务,众人认真听着。

“王队,你们一组负责土壤的调制,我会让人找来化肥。”

“你们组要调制出不同酸碱度的土壤!”

杨小涛说完,王浩立马举手,杨小涛点头,随后王浩问到,“杨队,既然我们有西北的土壤样本,为啥不直接按照那边的来做?”

“那边的土壤酸碱度我们档案会做,但你敢保证那边的土壤一定适合这边的气候环境?”

王浩心里不敢保证。

“多做几个梯度,就是怕意外!”

“明白!”

王浩点头,开始挑选队员,基本上都是年轻小伙。

毕竟搅拌土壤可不是轻快活。

“剩下的,二组,负责控制温度变化。”

随即杨小涛针对性的做了安排。

首先,杨小涛充分利用先建立起来的五个大棚。

其次,每个大棚里面摆放一百个木头盒子,种上种子,做好标记。

最后就是将温度进行划分。

按照西北那边的温度进行划分,控制温差在15℃之内。

用的办法很简单,温度低了生炉子,温度高了通风。

“我说的就这些,大家明白不?”

“明白!”

众人齐齐点头。

陶老在心里计算着,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却是将西北、西南两处考虑的问题都融括在内,尤其是对温度的要求,做了细致的划分,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在当下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杨小涛的这种撒网式的实验就成了当前最好的办法。

哪怕成功率并不大,却也是一种办法。

当然,他不清楚杨小涛敢这样做是有倚仗的,他的倚仗就是小薇。

这也是杨小涛为啥要木材厂准备五百个木盒子的缘故。

有小薇在,可以清楚的探查木盒子里草种子的情况。

当然,杨小涛也可以让小薇动用能力来催熟草种子。

但那不是杨小涛想要的。

杨小涛要的是,找出适宜的环境,让大棚种植变得可能。

当然,若是最后找不到合适的办法,院长与高玉峰也都失败的情况下,杨小涛也会让小薇出手的。

毕竟,对救治生命的药品,杨小涛还是拎得清楚轻重的!

“首长!”

一切安排完毕,杨小涛又看向一旁的陶老,“您看有什么指示?”

“不用,你安排的挺好。”

陶老坐在位子上觉得没啥补充的,该想到的都想到了,甚至比川蜀跟西北提交上来的计划都还全面。

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天意了。

随后众人按照吩咐开始忙碌,陶老跟着杨小涛去了大棚所在,远远看去,已经有三座大棚盖上了薄膜,剩下的两座正在搭架子。

周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

陶老往前,杨小涛陪在左右。

“太爷,外公,这位是陶首长。”

来到人前,太爷跟老金还有老校长几人正在吸烟,见到杨小涛领着人过来,这才靠前。

陶老听说过杨太爷,也知道杨小涛外公是谁,随即上前跟几个老人热情交流着。

“首长,您放心,这百十个大棚不是事。”

太爷拍着胸脯保证着,“俺们周边几个村子,只要团结起来,发动起来,年前就能做出来。”

陶老听了满是笑容,不断点着头,“我信,我相信同志们,乡亲们的本事。”

“我相信,咱们工、农合作下,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随后陶老在一行人的陪同下来到最先完成的大棚中,刚进来,就觉得比外面冰天雪地要暖和的多。

此刻上面的人正在铺设草帘子,几个人站在墙壁上,然后用长竹竿将草帘子推着,滚落的铺下去。

“这种用稻草编制成的帘子可以有效的保温,避免大棚温度太低影响生长。”

杨小涛在一旁解释着,陶老点头,“这草帘子够不够?”

“现在这些还够,不过按照一百座大棚来建设的话,肯定是不够的。”

“你将草帘子的做法写个章程,回头我让人送去江浙,直接在那边做好了再送来。”

“顺便也给西北送去。”

陶老考虑片刻,随后下定决心。

既然上面都全力支持了,他还有啥不好开口的。

“那太好了,我们这还是发动全村连夜做的呢,要是有人帮忙更好。”

杨小涛说着,然后继续在大棚里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