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四缸?翻一倍(2 / 3)

忙写首歌嘛,对你来说,还不是小...”

铃铃铃

就在娄晓娥准备继续抱怨下去,好完成刘丽雪的任务时,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我是杨小涛。”

“嗯?谁来了?刘厂长?好,我一会儿出去。”

挂断电话,杨小涛站起来,“你去跟后厨说一声,整俩硬菜,从我工资里扣。”

娄晓娥点头,说到正事,容不得马虎。

机械厂大门口,杨小涛快步过来。

“刘厂长!”

来人正是泉城汽车厂的厂长刘德辉。

“本来年前就想来的,后来事一多,就想着年后过来,可又碰到了流感,这不现在才来。”

刘德辉上前两人握手,杨小涛拉着往里面走。

“您来也不提前说一声,好让我有个准备。”

“又不是什么外人,还用说啊。”

“倒也是,哈哈。”

“不过这来的越晚,震撼越多啊。”

刘德辉看着路旁出来的三轮车还有正在粉刷油漆的拖拉机,心里不得不承认,机械厂,每天都是一个样啊。

“小打小闹,小打小闹。”

杨小涛谦虚着,两人来到办公室,娄晓娥泡好茶,主次坐好。

“小杨,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来是真的有急事。”

刘德辉放下缸子,眼中带着歇息焦急。

“刘厂长,你说。”

“嗯。”

随即刘德辉将汽车厂面临的困境说出来,一句话,还是发动机闹腾的。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了变化。

“沪上汽车厂那里前段时间搞出来汽油发动机了。”

刘德辉说道,“虽然是仿制的,却也做出来了,而且性能参数都不差,现在制造出来的汽车,他们称呼长江牌汽车,算是纯国产的了。”

杨小涛听了顿时笑起来,“刘厂长,人家长江牌,你们黄河牌,这不是明显打擂台嘛。”

“可不是嘛。”

刘德辉心里难受,虽然自己这边发展的也不错,但作为核心技术的发动机还是‘受制于人’啊。

“尤其他们喊出来的,纯国产。这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

“前一阵我们想着搞四缸发动机,人也来学了,回去也有些进展,但...”

刘德辉没说完,杨小涛也知道怎么回事。

来学习的人学到的都是双缸发动机的构造,这跟四缸发动机还是有差距的。

其实,并不是杨小涛不想搞四缸柴油发动机,甚至在四合院书房的时候,为了挣取学分,四缸柴油发动机的图纸已经设计了大半。

之所以没拿出来,主要是考虑现实情况。

从名字上看,气缸、活塞、活塞环、连杆、活塞销等零件数量增加了一倍,这从单缸到双缸的难度上就能体会出来。

此外像气缸盖、曲轴、排气系统等专用零件的结构也比双缸柴油机的更加复杂,这就使得四缸柴油机具有工艺难度大、技术含量要求更高。

相应的,制造成本也会成倍增加。

现在机械厂这里,双缸柴油机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的动力需求,根本用不到四缸发动机,你一个拖拉机用什么四缸啊,那不是暴天谴物嘛。

再说了,做一台四缸发动机的时间,物资,可以做两台多双缸了,现在不论是三轮车还是拖拉机都要考虑效率问题。

这也是杨小涛并不急着做四缸发动机的原因。

“小涛,我可是听说了,他们沪上也想要搞三轮车。”

“嗯?”

这会儿,杨小涛听明白了。

“计划已经上报了,听说上面正在考虑,毕竟你们做出来的三轮车都要出口国外,国内的空缺需要人来填补。”

刘德辉说着,杨小涛拿起茶缸子慢腾腾的喝水。

这话,要是杨佑宁听了早就站起来拍桌子了。

当初给沪上他们不干,现在看着行情好了,又想来分一杯羹。

虽然这在国内很正常,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嘛。

但这事落在谁头上,都觉得心里膈应。

“所以,我们需要咱们自己的发动机,不能让人给看扁了。”

刘德辉适时说着,目光中带着期盼。

杨小涛放下杯子,也在思索着。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起来。

“刘叔,其实这四缸发动机,搞出来,也不过是给现在的卡车换一个心脏,说实在的,还不一定有原先的好,而且生产效率上也未必有现在的多。”

刘德辉听了脸上一塌,但不得不点头。

因为杨小涛说的都对。

国内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制造体系,哪怕是改装的,却也是成规模的行业。

若是陡然不用,这些工厂怎么办?

估计就是上级也得考虑一番吧。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维持原样。

除非加大生产规模,但...

军方也不是冤大头啊。

只是想到沪上那里的事,心里就是一阵膈应。

不是不服输,而是不想输给他们。

就在刘德辉略显失望的时候,杨小涛却是从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