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必须完成的任务(2 / 3)

来,那很可能做出来的计划不如轧钢厂的变化快啊。

想到这里,刘怀民便问起,“怎么没看到杨小涛?”

“他啊,这不是初中快开学了吗,他回去帮忙看孩子,请了两天假。”

“哦。”

“小杨,这拖拉机,一天能制造多少台?”

夏老突然开口询问。

杨佑宁来到跟前,思索一会儿,“只要柴油发动机及时提供,其他部分供应及时,车间一天能做出一百到一百五十台吧。”

夏老点头,这速度跟蒸汽拖拉机要差点。

不过考虑到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比起蒸汽机要复杂的多,所以也正常。

只是...

“那柴油发动机的产量如何?”

“这个嘛!”

杨佑宁答不上来,便对着一旁的王法招手,“王主任,这个速度,一天能做几台发动机?”

杨佑宁看着前面操纵铣床的工人,满是凝重的问着。

王法同样看了眼铣床的操作工,这是车间里技术比较全面的人,但就是这样,这一天下来也只做了三十二个活塞,至于其他人做的零部件,加起来能有二十套柴油拖拉机就不错了。

这其中若是考虑精度问题,还要再去掉一部分。

毕竟,在杨小涛的设计中明确规定了精度数值,不能达不到,更不能超过。

只有严格按照数值来才是最合适的。

可现在,王法想起跟杨小涛说起每天一百台的柴油机,有些夸海口了。

这要是能完成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首长,厂长,我们能够组装起来有二十套,具体质量吗,有点难说。”

杨佑宁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咯噔一下。

夏老更是皱起眉头。

“这要是工人熟练了,能有多少产量?”

陈宫赶紧询问。

他从杨佑宁那里听杨小涛说的事情,若是轧钢厂不能将这好东西量产出来,那保不齐就是吃一茬韭菜,后面还是得让其他工厂来做。

到那时,轧钢厂才是亏大了。

王法想了又想,也不敢往大了说,“若是工人熟练了,再添加两台铣床的话,车间里,应该能做到日产百台。”

说完这个,杨佑宁看向夏老,却见夏老摇头,“我看你们做的,有许多是废品。”

王法有些紧张,“首长,是这样的,因为发动机的精度要求需要一致,尤其是活塞部分,油路从内部游走,保证活塞的持续润滑状态,稍有精度不合格,润滑效果就达不到要求,很可能出事故。”

王法将从杨小涛那里听来的给众人解释着。

夏老听了点头,也清楚柴油发动机的制作不易,但没想到,要求这么高。

思考片刻对杨佑宁说道,“一千五百台,每个月要给上面提供一千五百台柴油发动机,这是上级的命令。”

“务必完成。”

夏老说完,杨佑宁登时愣住。

一旁的陈宫也愣住,感觉自己耳朵有问题。

一千五百台啊,这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就是一起来的刘怀民也被这数字震惊了。

杨佑宁脑海中顿时响起杨小涛提起的事情,‘若是轧钢厂无法满足生产任务,上面一定会让其他工厂加入进来。’

而这一千五百台的‘月供’,就是上级的第一个任务。

能不能完成,可是关乎轧钢厂的未来啊。

“怎么样,杨佑宁同志。”

夏老认真的看着杨佑宁,这是他从黄老那里接到的任务,本来昨天就要来的,只是一直没时间。

加上也想确定下柴油机的性能,这才等到了现在。

看着夏老那锐利的眼神,杨佑宁只能咬着牙,“请首长放心,轧钢厂一定完成任务。”

车到山前,已经没了退路,这时候只能咬紧牙关,把困难克服了。

见杨佑宁说的严肃,夏老也清楚这有些强人所难。

不来现场,只是看本子上的数据,都会觉得容易。

可一道道工序看下来,那使用的耗材,那工人洒落的汗水,让他明白,每一台的加工都不易。

但,任务就是任务。

革命建设,需要它。

夏老又看了会儿,便带着刘怀民离开。

他们要抓紧时间将人员的事情确定下来。

不论是现有的领导班子,还是加人,加几个人,加谁,都要尽快确定下里。

只有人员确定了,才能继续往下推。

而且以轧钢厂现在‘扩张’的速度,要是不抓紧时间制定出扩建方案,很可能跟不上变化的速度。

等夏老离开后,杨佑宁带着人急匆匆的跑到十一车间。

一千五百台啊,只是上交的,轧钢厂内部还要消化一部分,还有汽修中心要用来换装,这又是一部分。

“不行,这点不够,根本不够用。”

见到王法,杨佑宁立马吼出来,“三台冲床,三台铣床,这已经是轧钢厂能给出的最大支持。”

“我要你们每天做出一百五十台,这是底线,能不能做到?”

他算了,每个月四千五百台,出去上交的一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