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自作聪明(2 / 3)

季节。

几人吃着饭,笑声不断从人群里传来,短短两年的变故,已经看不到从前的那种忧愁,现在,村子的人看到的都是希望。

就在此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呼喊声,渐渐的声音大起来,杨大壮起身查看,片刻后又回来,脸上笑容更加灿烂。

“七百!”

杨大壮双手比划着,周围几人听了也都站起来。

“刚才太爷几个计算了,今年比去年亩产多了一成半,算起来最少七百斤啊!”

杨大壮说着,心里也有些不敢相信。

六百斤就已经让人惊奇了,没想到还会增加。

真是,神奇的玉米啊。

几人说着笑着,看向杨小涛的目光更加崇敬。

无形中,杨小涛在村子里的地位再次提升,现在已经不比杨大壮这个村长兼大队长差了。

就在几人欢笑的时候,丁胖子从外面走来。虽然听说亩产七百斤的事,脸上有些笑容,但怎么看都有些牵强。

丁胖子走过来,杨大壮就发现不对,便问起来。

丁胖子压着火将事情说出来。

当初杨小涛就告诫过,这种玉米的种子不能做粮种,也不是不能生长,而是种下后,会出现减产。

起初丁胖子是不信的,但在杨太爷杨大壮的训斥下,也认了这事,并且向周围几个种植的村子下了通知,不要明知故犯。

可是,这事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这不,第一个越雷池的出来了。

杨家庄高产玉米的事出现后,周围几个村子都沾了光,几个村长都去杨家庄求取种子。

当然,哪怕杨太爷再大公无私,这种子也不是无偿给的,升米恩斗米仇,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分配不好就是得罪人的事。

所以,有些事还是正常交易的好,每个的村子都一样,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当然,杨太爷要的不多,就是种子重量的两倍。

这点几个村子没啥意见,甚至对杨家庄生出感激,毕竟,那点粮食比起高产玉米根本不足为道。

但这事对于秦家村来说,却是难办。

归根结底,还是杨小涛的缘故。

当初杨小涛定亲的对象秦淮茹,秦家村的村长就是他们家的大伯。

杨家能相中秦淮茹,也跟两村的村长有关,当初杨父拜托杨大壮给杨小涛找媳妇,杨大壮就是找到秦淮茹的大伯,这才有了秦淮茹进四九城的事。

至于为何没有结婚,却是杨小涛的前身希望杨父好起来在办婚礼。

但实际上,秦淮茹进城后,见到杨父如此,又加上在四合院里见识的多了,心里生出其他心思。

以至于后面贾家来秦家村求取秦淮茹,秦父虽然反对,但作为村长的秦家大伯,综合考虑一番,明显是贾家在四九城的地位更好,背后还有八级工的照顾,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那时候的秦家村,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

也就没放在心上。

这年头,村子的荣誉关乎到每个人,而每个人也会影响村子的荣誉。

若是杨小涛泯与众人,没啥出息,杨家庄也不会为他和秦家村翻脸,毕竟两个庄子还是有姻亲的。

但现在杨小涛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个杨家庄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山窝里飞出来一条金龙啊。

谁还不想沾沾光?

现在就沾到了玉米的好处不是。

于是,在高产玉米带来的效益下,两个庄子之间的走动越来越少。

到现在,也就是亲家之间还有些来往,其他时候都是见面怼两句,或者不说话的那种。

现如今,杨家庄生活越来越好,周围的村子也靠了上去,他们秦家村自然不想脱离这个圈子。

但在这种关系下,他们想要登门求取,那就是把脸伸过去,被人甩啊。

这种关乎村子荣誉的事,秦家村的人自然不甘心去做,但为了村子的粮食,又不得不想办法。

秦家村位于高家庄下游,两个村子靠得近,不少人家互相通婚,关系也算密切。

这不,他们无法从秦家庄那里要来种子,就只能想其他办法。

一个老成的庄稼汉子向村长建议,这年头玉米都是自己留种,长什么样种下去还长啥样。

周围人也都明白啥意思,无非就是搞点大玉米的种子,种地呗。

要说这个,他们也打听到了,说是这种高产玉米粒不能当种子。

具体为什么没人解释清楚,也没人去管。

只是杨家庄说什么,他们就怎么做。

内心里,就是想跟着杨家庄的路子,多收点粮食。

可这种事,最经不起琢磨。

秦家村的人一商量,就觉得这事蹊跷。

不少种了半辈子地的都觉得,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玉米粒不能当种粮的事。

更有人怀疑,这事杨家庄为了保持好处,故意放出的风,为的就是怕别的村子种出高产玉米,超过他们村。

这种想法一说出来,不少人都觉得有道理。

就是村长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于是,今年他们就从高家庄里搞到了一些玉米种子,不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