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神奇的玉米(2 / 2)

原本印象里,应该倒下的玉米杆子,只是微微倾斜,看上去像个缓坡,却没有倒下。

杨太爷不敢相信眼前景象,脚下加快,也不怕草地湿滑摔个咧跌,径直跑进玉米地里。

直到这时,才揉了揉眼睛,盯着面前的场景。

“没断!”

“这个也没坏掉。”

“没有,没有,都没有!”

“哈哈哈”

杨太爷如同发疯似的,突然笑起来,周围空旷都是他的声音。

片刻后,杨太爷转身,身体的劳累在这一刻被精神上的愉悦驱逐,脚步又轻快起来。

他要回去,将杨大壮几人叫来看看,让他们都来瞧瞧这玉米,来相信这些玉米。

还没到中午,玉米地前再次出现几个人影。

最中间的杨太爷被杨石头扶着,老人家一夜没休息,又精神亢奋一阵,现在有些顶不住了,眼皮开始打架。

旁边被叫起来的杨大壮,来到这里后再也没有难受的感觉,和周围人一样,看着面前的玉米地,心里除了惊喜还是惊喜。

这还是好的,几个一起来的老人已经冲进玉米地里,一个个看着玉米,让后轻轻扶起来,再夯实泥土,玉米再次竖起来。

没一会儿,整个玉米地和原先一样,竖立挺拔,一颗颗粗大的棒子斜插在玉米杆上,不少人都情不自禁的摸起来。

“好棒子,好棒子啊!”

“快看这个,我的妈啊,一手量不过来啊。”

有人兴奋的伸出手掌,在玉米棒上比划着。

“这个也不小,还贼粗!”

“这里面的粒子,很结实啊。”

“你们快看,这么大的风,一根也没断,了不得,了不得啊。”

“是啊,我刚才看了下,还真的没死的。”

“神了,简直是神了!”

听着下面人的议论,杨大壮赶紧制止,这要说下去还不知道说出什么幺蛾子呢

不过,昨晚看到被风吹倒的玉米,还担心玉米减产,今年村子里遭受饥荒。

可现在,面前的玉米不仅没有减产,反而因为个头快大,比起普通玉米产量最少翻一倍啊。

有了这种玉米,只要渡过这个年头,明年村子里都种上,那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了。

“太爷,这玉米,可得多弄点啊。”

“来年,咱们村子里就指望它了。”

杨大壮激动的说着,一旁的杨石头几人同样眼中热切。

这可是关乎全村人的温饱问题啊。

杨太爷点头,“你们也知道,这是小涛搞出来的。具体情况是啥样,咱还得听听他的。”

众人闻言都是点头,这种新出现的东西,还是得找个懂的人问问。

“这样,石头你吃点东西,赶紧去城里趟,把这事跟小涛说清楚。”

一旁杨大壮安排着,杨石头点头就走。

这一趟可不是做驴车去,毛驴还得留在村子里帮忙,他只能靠两条腿了。

杨大壮又回头看看玉米地,随即严肃的说道,“今天开始,这里一定看管好。”

“三叔,伱让猴子带一组人仔细着点。”

人群里一个瘦削老汉点头,“放心,这就是咱村的宝贝,谁敢来捣乱,弄断他的狗腿!”

“嗯,这些棒子,等收上来,可是明天的种子粮啊!”

杨大壮感慨着,周围立刻笑起来。

杨小涛背着包走出轧钢厂,今天工作完成,心里想着回家弄点什么吃的。

这段时间工厂里的油水越来越少了,一顿饭下来能找块肉都难。

想要吃饱,只能多吃馒头,还是二合面。

好在杨小涛准备了不少瓶瓶罐罐,不仅自己吃的下饭,顺便也帮了不少人。

现在到了饭点,桌子周围总能苦一堆人。

不过他帮的也是有限,而且厂子里的人也清楚,这么个吃法就是再有钱的也撑不起。

所以大家伙都是适可而止,杨小涛也没表现的特别突出。

毕竟,兑换东西也是要花学分的。

走到四合院门口,杨小涛已经想好今晚吃啥了。

前两天去买肉,结果肉本来就少,去晚了就更没了。

本着来一趟不容易,杨小涛指着柜台角落里的猪皮,就用两斤肉票换了半张猪皮。

也不知道是不是亏了。

反正是售货员看他的目光就像看傻子。

可杨小涛却是清楚,这猪皮鼓捣好了,可是道美味呢。

猪皮冻,炸猪皮,卤猪皮,甚至是芹菜炒猪皮,可都是好吃的美味。

况且,他也不缺这点肉票,现在每个月除了工厂下发的那点肉票,大头还是厨艺奖励的,所以对他来说,就是换换口味罢了。

回到院子里,照常看到贾张氏在门口看孙子,两人相看两厌,也不说话径直回家。

结果,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