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磨刀霍霍(1 / 2)

如果潘郎还在梧州, 这里的小娘子一定会常常谈起他,可是西门庆来梧州住了好几天,一次都没有听人说起过他。

西门庆难掩激动,问道:

“他如今去了何处?怎么不见他们在梧州走动?”

“你喜欢的那个潘金莲, 已经随赵元徽北上,去抗击辽国了。”杨明月幽幽道。

“怎么可能……潘郎身体那么不好……”西门庆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她一直都记得姬缘落水后生死不知的样子, 那样羸弱的潘郎……连把长♂枪都提不动吧, 北上不是送死吗?

“他的武艺还不错啊, 尤其是箭法, 特别好,说射哪就射哪, 箭无虚发。”杨明月后来那段时间,因为山中的矿藏和梧州的军队打了不少交道, 也与姬缘混熟了, 见识过他出神入化的箭法。

“我都不知道,才分开这样一段时间, 他就去了北边, 箭法、箭法好也不能让他去抵千军万马……”

西门庆说着说着泪眼模糊。

她的潘郎是一个文人, 应该提笔定江山,怎么能去战场厮杀呢?那里刀枪无眼, 万一伤到了潘郎, 怎么办?

“庆儿, 你就放心吧, 他是军师,不会亲自上阵的。再说有温侯在,一直会有人护着他们。”

杨明月替西门庆擦掉脸上的泪,又打趣道:

“金花妹妹那样弱我都不哭,你喜欢的潘郎还是一个神射手,说不定一箭射下辽国皇帝的狗头……几天就名扬天下了!”

见西门庆脸腾的红了,杨明月与她闹成一团,玩了半天,西门庆总算露出了笑颜。

“明月姐姐,我想去北边。”

西门庆琢磨了半天,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你疯了!”杨明月瞪大眼睛,十分不可置信,

“你会死在路上的,从北边到南边来,路上还算安稳,你去北边那一路都是各种匪窝。水上有水匪,路上有山贼,小的山头还好,只有百十人,有的大山头千百人……把你抓去当压寨夫人,就全完了!”

“我…我就是想去看看。”西门庆埋在杨明月怀里,泪水涟涟,“我放心不下他,我怕再也看不见了,我想他了……”

杨明月对女子极好,让西门庆很有安全感,杨明月……就像她的亲姐姐一样,她能毫无顾忌的撒娇,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遇到第二个让我那么喜欢的人。”

杨明月见西门庆情深至此,只握住了她的手。

“若你真想去,此时也不是良机。”

“北方乱得很,你我势单力薄,万万不可以身犯险,等此战结果出来,我们再去北方。”

“那时我一定不会再拦着你。”

“明月姐姐……”

西门庆抱住杨明月,眸中发亮。

……

这里昼夜温差很大,早晨呵气成霜,中午骄阳似火。

姬缘身体不太适应,多日高烧不断,被勒令在营中休养。

每天听着军号,还有士兵们呼喝的声音,心潮澎湃。

偶尔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转转,见了大宋那些将军练兵的模样,姬缘渐渐担忧起来……

大宋的军队比他想象的还要弱一些。

也许是见过后世整整齐齐、令行禁止的军队,眼光就高了。

原本以为梧州的军队因为距京师太远、所以水平不高,不曾想北边的军队更是不堪。

集合的时候一个个半死不活,萎靡不振。

训练的时候也有气无力,十分懒散。

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不服军令的情况。

不像是十几万大军,而像是一群吃空饷的刁民。

赵元徽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们从梧州带来的军队,虽然还没见过血,都是新兵,却服从上官调遣。不像宋军,整一个散沙。

“哥哥,如今这样,可有什么法子?”

“练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战在即,能拖得住吗?”

“那应该如何做?”赵元徽又问。

“按兵不动,静待良机。”姬缘实在觉得如今的局势不适合攻辽。

可惜童贯一意孤行。

谁都劝不动他。

赵元徽虽然也在同行的路上见过姬缘操练士卒,却始终说不出一个具体的所以然,便有些疑惑,问道:

“那如何才能练好兵呢?”

“军令必须严明,不服令者斩。”

姬缘刚说完,营外就传来了童贯的声音:

“我拨一千人给你,若你能服众,就按你的来。”

“好。”

“如今已定下了军令状,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童贯看着姬缘,目光浮动,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又止住了。

赵元徽带来的这人…气质和哲宗有些像,真是见了鬼。

童贯出去后,让人把军队中的刺头,都划到姬缘那儿去。

一千人……当然要勇猛强健的一些人。

军队中的刺儿头,一个个嚣张跋扈,桀骜不驯,长得非常健壮,打架也厉害。

除了不听话,其他的什么都好。

“哥哥,我与你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