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美国梦(2 / 3)

度了。

至于网友的争议,主要还是围绕着女主角珍妮。

网络上为了争论她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女孩而吵得不可开交。

一方认为:她三番两次对阿甘若即若离,自己私生活又如此糜烂,实在称不上好女孩。

而另一方认为:珍妮从始至终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对阿甘也是掏心窝的好,私生活那样主要也是因为悲惨的童年,并非出自本心。

两边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

要是放在美国,珍妮的问题其实并不算是问题。

因为不光是她,其实那个时候的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

嬉皮士运动之下,年轻人对于生活的放纵几乎是没有节制的,做出什么离谱的行为都不为过。

但在华夏主流看来,珍妮这样的私生活确实谈不上好女孩。

别的不说,光是沉迷药物那一块,就已经可以打上标签。

当然,评价一个人物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需要考虑她所处环境所收到的局限。

而且人也不是光一个好和坏就可以定义的,有的时候这二者的界限非常模糊的。

于是,在争吵终究无果之后,折中派的说法占据了上风。

“珍妮,是那个时代广大嬉皮士青年中的一个。

她童年凄惨,对家庭反感,厌恶自己的同时又极度自卑。

她热爱音乐,想要取得成就,但因为能力有限,只能以这种低俗的方式登台。

为了麻痹内心的痛苦,她放纵享乐,私生活糜烂,并最终导致了自己患病。

但是,无论珍妮如何悲惨,自始至终都没有害过任何一个人。

她仍然温柔善良,有资格爱与被爱。

而她与阿甘的感情,其实是复杂与纠结的。

阿甘的两次求婚,珍妮第一次是觉得阿甘不懂爱,所以拒绝。

而第二次,则出于自卑,那时的她觉得自己配不上阿甘,于是选择了离开。

而第三次,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并摆脱药物,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坚强母亲。

这时的珍妮,也终于放下了曾经的种种痛苦,与悲惨的童年告别,拥抱了新的未来。

所以,她答应了阿甘。

只不过,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代价,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放纵,没有人可以安然无恙,所以最后患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洛泉导演没有明示,但这种怪病其实就是艾滋。

珍妮呢一生是悲剧的,但我想她人生的最后那段时光,一定是幸福的。

相比起阿甘,导演对珍妮的着笔其实丝毫不差,这两个都是那个时代的形象体现。

一个是美国梦,而一个,或许就是美国本身。”

这篇结论,以华夏的角度将珍妮剖析得相当清楚了。

人都是复杂的,不是谁都可以像阿甘那样纯粹简单。

而珍妮作为女主,固然不像一般电影里那么符合主流大众的喜好。

但是她做到了“独立”,并不是什么主角的附属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

洗净铅华之后,更能让人体会到她的美丽与善良。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号称讨厌悲剧结局的的洛泉,最后却给阿甘和珍妮安排了这样一个悲剧结局,实在是让令人叹息。

尤其是看到美丽的珍妮形容枯槁的躺在床上,那情景就和阿甘当初送别母亲时一样相似,不知道引得多少观众潸然泪下。

为了这个,电影放映后国内不少女观众都问洛泉为啥要违背承诺,没有给两人一个好的结局。

很快,“为什么洛泉要食言”就登上了热搜。

评论区直接开始输出:

“洛泉真的就喜欢搞这个,《霸王别姬》也是,《阿甘正传》也是,一到结尾那个惨哟,骗了我不知道多少眼泪!”

“嘴上说着喜欢大团圆,但不知道亲手酿就多少悲剧了,实属是人间大恶人。”

“虽然猜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但当珍妮真死了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给洛泉寄刀片。”

“晚上她肯定有直播,看我怎么对线!”

………………

对此,洛泉其实也很无奈。

虽然她确实喜欢大团圆,喜欢Happy Ending,但这情况不适用于阿甘正传啊。

情绪气氛都酝酿到那个地步了,珍妮要是不死,最后就肯定达不到那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效果。

而这也是观众们意不平,但却没有一个喷烂尾的原因。

都知道这是合理且好的结局,但大家就是不喜欢看到女主死。

而看到观众们声讨阵势如此之大,洛泉也是发文进行了一下解释:

“我确实喜欢大团圆结局。

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