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 48 章(1 / 3)

红楼之穿二代 外乡人 1987 字 4个月前

<ulcss="tent_ul">

第四十八章

不是只有贾家能养出一手遮天的世家豪奴的。甄家这样能与贾家齐头并进的人家也不会在这方面比贾家逊色多少。

甄家这位管事开始还拿腔做调一番,最后在海潮的孝敬和每句话都说到他心坎上的满足下,就直接打了包票。

不管是封氏和英莲母女,还是甄应壹入祖坟的事。

管事说了,如果那个叫英莲的真是甄家姑娘,那就万没有卖身为奴的道理。等这事有了定论,就将人送到甄家这边,宗族自会庇护她们孤儿寡母。

而甄应壹入祖坟之事,也不是什么难事。人死为大,万事如灯灭,又不是什么灭九族的大罪,哪里就不能入祖坟了。

没这样的事。

不过这位管事的也说了,如今江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凡事低调些才好。

海潮一听这话,就有些个好奇,试探性的问一嘴出嘛事了。那管事的几杯好酒下肚,也是个藏不住话的,直接将数日前扬州官盐被盗案说了。

京城有司下来的不少人查案的官老爷,案子还没丁点进展,就已经吵得不可开交,如今整个扬州官场上,大大小小,但凡有点身份的官员都赋闲在家,等着案子水落石出呢。

“……这案子,还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进去呢。”

“那扬州城的政务岂不就耽误了?”

“耽误不了。”说完这话,那管事还一脸年轻人就是忒年轻的样子看了海潮一眼,端起酒杯又美滋滋的喝了一口。

是呀,怎么可能叫政务耽搁了呢。

你想保自己人,拉下对方的人。他想拉下敌对方,将自己人推上去,来的人里各怀心思,最后谁都不妥协的结果就是全都下去,从其他地方借调一部分先干着。

“小子听说扬州那位巡盐御史曾是前科探花,他也?”

“你说的是他呀。”管事听完,琢磨了一回海潮话里说的是谁后,便又笑了,“说起来,没了的壹爷跟他还是内亲呢。二人同娶了荣国府的姑娘,不过一个是嫡出,一个是庶出罢了。只是这荣国府的姑娘...”好像都不旺子嗣。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跟那位甄家管事喝完酒,又趁热打铁拿了印了族长印鉴的条子,海潮就回了船上。

这些官场上的事,海潮没跟茗妩提,只将那张签条拿出来给茗妩看。

这边同意了还不行,还得让那边守墓的人放行才成。拿了这个条子去祖坟那里打招呼,之后再请风水先生挑选金棺下葬的位置后,随后就是墓地动土以及各色下葬事宜。

茗妩认认真真的打量了一回这个条子,然后将条子揣到自己怀里,“晚点给你。”

为啥要晚点给,现在给不行吗?

当然不行。

两人靠在一起小声说话,还没等海潮问出茗妩想干什么的时候,官衙就到了。

“你们先去吧,我一会儿再过去。”见到了官衙,茗妩不知想到了什么,从衣袖里拿出五百两银票,然后装进荷包里,拉紧荷包的绳子,垫着脚尖挂在了封氏的脖子上。“这是给你们娘俩的傍身银子,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叫任何人知道。”

“姑娘?”封氏已经恢复了大半,她又本是聪慧之人,如何看不明白茗妩此举的用意,张了张嘴,最后默认了海潮的安排,“姑娘大恩大德,我们母女下辈子做牛做马报答您。”

“那倒不用,我也不是很爱吃牛肉。”马肉就更不吃了。

瞎说。

你之前吃了少爷多少酱牛肉,你行李里的那些牛肉干都是人/肉做的不成?

海潮跟茗妩说甄士隐与甄家的关系时是没避讳封氏的,而海潮在跟茗妩说甄应壹的时候,重点都是趴在茗妩耳朵前小声说与她知晓的。

所以封氏隐隐约约听到点什么,却是正经的东西一句都没听清。但不管怎么说吧,封氏都不相信茗妩能庇护得了她们母女的,海潮又说他们是甄氏宗人,那么托庇于宗族自然比投靠一个一看身世就有问题的不足十岁小姑娘靠谱。

茗妩没大包大揽说她一定能如何如何,也没想着给了银子就顺势将封氏母女脱手,只是一来她不差钱,二来也是想着不管封氏母女如何选择,手里有钱就有底气。

算是她为自己的善良买的单。

她同情封氏。但会如此包容她,一半的原因可以说是善良,另一半就是感同身受。

她总是忘不了她刚刚出事时母亲伤心绝望的身影,然后再看封氏...难免触景生情。

……

下了马车,茗妩毫不客气的点了六子跟她去办事。然后大摇大把的朝海潮挥手,便混入人群没了身影。

茗妩去干什么了呢?

她找了条古玩街,在街上买了些拓本的东西。

然后找了家客栈,要了间客房,叫六子在门口守着,她借了人家的客房,将海潮刚刚交给她的条子拓了下来。

当然了,她拓的也不是条子,而是拓上面的印鉴。

她以前听姨妈讲过,那种盖了印鉴的名帖用好了,能解决不少事呢。她现在,呵呵,她现在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