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1 / 6)

馒头出锅时,杨二奶奶端着大蒸笼快步来到堂屋,将其放在桌上,手里的抹布都发烫了。

后面是孙母端着一大盆凉茶,杨大奶奶也跟在后面,她端着几个碗呢。

“大嫂,都说了我来,你歇着,”杨二奶奶过去接过碗放好道。

“怎么,嫌我老?”

杨大奶奶哼了一声。

“怎么敢哟,”孙母哈哈一笑,把竹篮拿过来,她要去给孙桂芳他们送凉茶,顺带让他们回来吃午饭了。

孙桂芳和杨继西见她提着篮子过来,便让她在边上站着别过去,他们过去。

喝了凉茶后,孙桂芳对孙母道,“我们还有十几分钟,您先回去吧。”

“十几分钟我就等着呗,反正也没啥事儿不是,”孙母笑道。

“成,那您去那边阴凉点的地方等,别晒着了,”杨继西看了看太阳说道。

“知道了知道了,”孙母笑眯眯地应着。

杨继西他们重新拿起锄头去勾石子儿啥的时,赵五就羡慕道,“瞧瞧你们,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爹娘爸妈都围着你们转悠,多幸福啊。”

“确实幸福,”杨继西咧嘴一笑,“没办法,我们家的老人精神好,干活儿也利索,整个闲不下来的。”

“真好,”吴和国也有些羡慕,吴大爷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十几分钟后,队长让大伙儿先回家吃饭,下午三点再来,毕竟太阳有些大。

杨继西他们回到家,便瞧见桌上的大馒头,这个天馒头冷得慢,这会儿吃上刚刚好。

杨大奶奶和杨继康他们也在这边吃的,石头的大儿子叫阿伟,他乖巧地坐在杨大奶奶身旁,抱着一个大馒头啃着。

“喝点洋柿子蛋汤,”见他干巴巴地吃着,孙桂芳准备给他碗里舀了点西红柿蛋汤。

“桂芳姥姥我不喝这个,我喜欢吃干的,”阿伟赶忙移开了自己的小碗。

杨继康笑了笑,“他就喜欢吃干的,不用管他。”

“这样啊,”孙桂芳笑了笑,自己喝了口汤后道,“现在的小娃娃好些都不爱喝汤,喜欢喝水。”

“还喜欢喝汽水,我也喜欢,”杨二奶奶想到汽水的味道,“咱们家还有一箱放着是吧?待会儿我拿出来一人一瓶。”

“就是冰柜在铺子上,不然咱们也能吃冰汽水了,”孙母有些遗憾。

话音刚落就被杨大奶奶瞪了一眼,“还吃冰的呢?团团走的时候可叮嘱我,瞧见你们喝冰水就记下来,等她回来就告诉她。”

“这也不能怪咱们,今年多热啊,”杨大奶奶辩解着,“这都九月了吧?咋还和七八月差不多。”

“今年是比去年热,”杨继西说,“不过还是少吃冰的,做点凉糕吃可以,太冰的就算了。”

“那咱们下午就做凉糕,阿伟,你喜欢吃红糖的还是白糖的?”

“红糖的好吃,”阿伟说道。

这小子虎头虎脑的,和石头小时候像得很,杨继西摸了摸他的脑袋,“真乖。”

水泥路在十月中旬的时候铺好了,接着就是村里的水泥路,杨继西他们都是给了钱的,等村里的路也平整后,好些人家都买了车,自行车居多,但也有买摩托车或者是三轮车的。

赵五甚至还做起了摩托车生意,赶集日时就在镇上等着拉人,别说,还挺赚钱。

“三道沟那边的路虽然通了,可他们那路远啊,这几个队里,就他们那的车费贵一点,”这天赵五和杨继西在村口小桥下说话,“我也愿意跑那边,不过老人也多,他们上车的时候我开得就很慢,怕吹着了回家着凉。”

“老人吹风了确实容易生病,得仔细点,”杨继西是过来捡石子的,他发现之前柴房那地方还是不怎么平整,所以想着弄点石子回去铺一下。

赵五点头,刚要说话,就见一个高大的男人背着个大背包,笑眯眯地站在桥边,垂头看向他们这里。

“继西,”赵五揉了揉眼睛,“我这老眼瞧不真切,那是不是你大舅子?”

杨继西直起身看过去,好家伙,可不就是孙大哥!

“大哥!”

杨继西也不捡石头了,提上背篓跟赵五道了别,便三两下从旁边的小路到了桥边,“你自己回来的?”

孙大哥笑着点头,“这不是提前退休了,回来养老吗?”

“咋回事?”

杨继西吓一跳,赶紧看了看孙大哥身上有没有伤,一般来说他们这种如果没有犯错或者是身体受到啥伤害,是不会提前退休的。

“没事儿,老毛病了,”孙大哥看了眼他手里提着的背篓,“捡石子干啥?”

“捡着玩儿的,大哥咱们回家去,爸他们在镇上你知道吧?”

“知道,我瞧了他们的,先来村里住几天,然后我再去那边陪他们,”孙大哥笑道。

二人有说有笑地回了家,杨二奶奶和孙母正在给杨大奶奶洗头,杨继康要给她洗,她不愿意,于是杨大奶奶她们就来帮忙,孙桂芳则是在家炖鸡。

杨继西和孙大哥回到家时,把她们惊喜坏了,一个个围着孙大哥说话。

得知孙大哥是早年出任务时留下的一些老毛病,医生建议他多休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