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八十章(1 / 2)

吃过饭后,杨继西就去上工了,这段时间种红薯,而孙桂芳被安排把南瓜苗和黄瓜苗背到地里,由别人栽种。

晚上在杨继康家吃饭的人就少了,就是他们这一大家子人。

杨老婆子说了几句不讨喜的话,被杨大奶奶一顿刺了回去。

大概就是问康嫂还生不生,毕竟这女儿以后再好也是别家的人什么的。

杨继康在她出去后,便把堂屋门给关了。

“给脸不要脸,”杨大奶奶骂着。

康嫂抱着乐乐倒是很平静,“她说话一直这样,见不得别人好呢。”

“就是,”杨大奶奶连连点着,她抱着欢欢,“黑了心的人才会说这种话呢。”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地里该栽种的粮食和蔬果都下种了后,大伙儿又能歇息半个月左右再去锄草。

休息这天刚好是三月初一,杨继西把这一个月来家里编出的喜结,从布袋中拿出来数了数,他们家一共有436个,大奶奶她们那个布袋里有133个,这当然不是每天都编出来的数。

因为红线没有了,就编出这么多。

空间里还有2400个鸡蛋,杨继西和孙桂芳天不见亮就来到交易的地方,先数鸡蛋,再给喜结。

鸡蛋现在是三分钱一个了,一共72元钱,喜结一毛一个,一共569个,也就是56.9元钱。

其中13.3是大奶奶家的,他们家得43.6元。

这钱杨继西和孙桂芳准备全给杨二奶奶。

“杨三兄弟,”让成才回去拿红线后,李成杰把手搭在杨继西肩膀上,低声道,“你能弄到老团鱼吗?”

“甲鱼?”

杨继西一愣。

“对对对,外面的人就是这么称呼的,这玩意儿补身体得很,还可以入药呢听说!你能弄到吗?”

杨继西摸了摸下巴,福窝里还真没试过水产物,“只是试试,咱们这边太少了。”

“可不,这玩意儿太挣钱,我也眼红,要是能弄到,”李成杰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三斤内的,都是一元一个的收!”

“.....价格是高,可这玩意儿我还没见过三斤多的。”

就是两斤多的也很少见,要不就是没被人摸出来,要不就是太瘦了。

“是啊,撞撞运气,现在在外面卖得热乎着呢。”

李成杰道。

等成才把红线送过来和李成杰离开后,杨继西直接装进空间,接着二人就去找陈叔,陈叔是大夫,之前听他说过找到了甲鱼,为了甲鱼壳,买下了那两斤多的东西。

他们也不是空着手去的,空间里还有几篓瓜子呢,杨继西用袋子装了五斤左右,给陈叔家的孙子吃。

陈叔直说他们客气,说了一会儿话后,便带着他们往那家人家里去,大概走了四十分钟,便到了那户人家。

房子侧边有一个小水塘,上面布满了绿苔,陈叔指了指那小水塘,侧头对他们道,“就是这里面,养了不少呢。”

这户人家姓王,年轻人去山上砍柴了,就王老汉夫妇在家。

他们自然是认得陈叔的,一听杨继西他们来买老团鱼,王老汉直接道,“五毛钱一斤,要我就给你捞去。”

不讲价。

“行,我要大的,最好三斤多。”

“那没有这么大的,顶多两斤,还是养了好几年的。”

王老汉摇头。

“那也行,”杨继西也知道很少有那么大的,毕竟没有鱼料啥的喂,都吃素。

王老汉见他这么爽快,也愿意多说几句,“这东西难成大团,一两年才那么点大,也就贵一些。”

“明白。”

这边孙桂芳和王家婆婆已经去水塘边了,王老汉拿着工具过去,先把水上的绿苔给弄开,接着把工具往水里伸进去。

一分钟左右,王老汉捞出一只小甲鱼,这自然不是杨继西想要的,他又放了回去,大概半个小时后才捞出一个两斤多的甲鱼。

杨继西把木桶递过去,王老汉将其放进去,接着又捞。

这水实在是浑浊,等五条两斤多的甲鱼装在木桶里的时候,已经又过了几十分钟了。

最重的两斤五两。

但这几条加起来的重量,却凑了个整数,一共11斤。

五毛一斤,一共五块五。

孙桂芳给了钱。

王老汉见他们也没有装的东西,于是把木桶送给他们了,顺带用竹盖子盖在木桶口,“没有水也没关系,回去加上不会有事儿的。”

杨继西夫妇道了谢,和陈叔回去了。

到了镇口,陈叔便往镇上去,杨继西他们则是往生产队方向的小路走去。

路上没人时,杨继西把木桶放进空间,接着把两个装有红线的背篓拿出来,和孙桂芳一人背着一个。

红线虽然多,并不是很重,因为杨继西表示家里还有活儿做,两背篓红线差不多一个月能编完,所以李成杰才没有说给他们找人送红线过去。

到家后,杨继西放下背篓,跟孙桂芳说了一声,便去了村河那边。

他往上游走,然后把右手放在一个小水潭里,水便从手心直接到福窝之中,等福窝里的水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