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五十四章(1 / 4)

杨大奶奶自然也瞧见了,她低声对杨继西夫妇道,“你们可别傻乎乎的把东西给他们用,自己用着多好。”

杨大爷爷就坐在她旁边,却没有说半个字,也没有露出什么表情,而是悠哉哉地扇着蒲扇。

“知道,我们不傻。”

杨继西笑道。

杨二奶奶一蒲扇扇飞几只凑过来的蚊子,“夏天就这点烦人。”

“明儿我就去弄点熏虫草回来在家里熏熏,只要白天门关严实了,蚊子也少了。”

杨二爷爷笑道。

“怕是不好找,”杨继康接话道,“还没入夏我就瞧见有孩子去找熏虫草回家了,晒干后用效果更好,山上怕是没了。”

“那就拿东西换去,谁家比较爱弄那玩意儿?”

杨继西问。

“于大家,”康嫂说道,“他家就爱弄那个,我之前洗衣服的时候听于大家的说过,晒了不少呢。”

于是第二天早上,杨继西和杨继康就去了于大家换熏虫草,结果于大不换。

“我要钱。”

于大直接道。

“怎么算的?”

杨继康问。

“一分钱一斤,看你们要多少。”

杨继西打开口袋看了看里面的熏虫草,处理得很干净,而且这草晒干后,要好几斤才有一斤重,这个价钱也不贵。

“我要二十斤。”

杨继西拿出两毛钱递过去,二十斤足够今年用了。

“我也要二十斤。”

杨继康也掏了钱,他们背了背篓过来,所以过了称就背走了。

“康嫂有孕,这能用吗?”

半路上,杨继西忽然想到这个。

“能用,我问过陈叔了,本来之前就想弄点这个,结果一直忙,”杨继康笑道。

“那就好。”

回家后,杨二奶奶把人全部赶出去,然后在每个房间放了一盆燃烧着的熏虫草,再紧闭房门,一个小时后,大家打开门。

只闻见一股淡淡的草香味儿,再看地上却多了些蚊虫的尸体,其中还有蟑螂。

“我就说家里有这玩意儿,你二爷就是不信,”杨二奶奶拿出扫帚把屋子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那虫子也被弄到灶门里烧了。

“记得进出都得关门啊。”

她叮嘱着。

“知道了,”孙桂芳已经把房门关上了,至于堂屋,只要每天在堂屋里放上一点熏虫草烧着,蚊子就会少很多。

合计了一下后,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去换了两背篓的南瓜回来,接着又是一背篓的黄瓜。

南瓜可以放很久,成了黄南瓜后,用来做南瓜耙耙或者是做成汤都好吃,黄瓜则是被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做成了泡菜。

地里暂时没活儿,所以杨继西在家还帮着做了辣椒酱后,才和杨继康等人拿着换洗衣服离开了家。

他们要去老庙那边修水渠。

选人的时候,队长就把报名的人全都叫到晒坝那边开了个短会,直接说明虽然工分高,但是很累,也有些危险。

报名的五十多人,一下就成了三十二个人。

因为这次副队长带队,所以就没有选组长。

杨老婆子那边只有杨继南报名,且留下了。

目的地是老庙那边,从他们生产队走过去得花半天的时间。

各自都带了点干粮,杨继西带的是馒头和一小罐辣酱,刚做出来的,里面还加了香油,别提多下馒头了。

“你这小子,馋死我们了。”

赵五闻着那股子辣酱味儿,就着自己干巴巴的菜饼子狠狠咬着。

“不多,就不分给你们了。”

杨继西笑嘻嘻的样子很欠揍。

休息了一会儿后,众人也开始往山上走,大约一个半小时,他们终于到了老庙生产队。

“因为这边靠山有些危险,所以睡觉的地方已经分配好了,想搭伙就去找老乡商量,不然就跟着吃大锅饭,做饭的也是老庙生产队的一婶子,队上给了伙食费,你们要是觉得不合口味,就跟我说一声,我这里就好减费用。”

副队长高声说完后,老庙生产队的王队长也让人带着他们去老乡家认认门,毕竟要住人家家里,说不定还要搭伙。

杨继西和杨继康还有吴和国分在一家,他们一起走,带路的是王队长的小孙子。

裤子坏了,一大半的屁股都露在外面,杨继西忍不住道,“你裤子怎么不补补?小心有虫咬你屁股。”

这可不是恐吓人。

小孩子不在意地摸了摸屁股道,“我奶眼睛不好,等我爹得空了会给我补。”

“那你娘呢?”

吴和国问。

小孩子头也没回道,“生我的时候不在了。”

三人顿时沉默了,等到了那户人家时,杨继西掏出一把糖粒递过去,“给你吃。”

小孩子却只拿了一颗,“谢谢叔。”

说完就跑开了。

杨继西愣了愣,吴和国感慨道,“这孩子教得也太好了。”

他们寄宿的这户人家也姓王,和王队长家沾亲带故,家里人口非常简单,一对老夫妻,还有两个儿子,都没有娶亲。

几间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