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1 / 6)

一切尽在不言中,孙桂芳凑过去吻住他,她向来是羞涩的,很少主动,可现在她非常想亲近杨继西,想要和他融为一体,永远不分开......

雨下了一夜也不见小,听着雨声杨二奶奶这边的人都赖床了。

杨大爷爷倒是早早就起来坐在自家堂屋门口,时不时往左右两边张望张望。

听着堂屋门口的动静,杨大奶奶也没了睡意,索性起来穿好衣服,“老头子,进来帮着做早饭。”

杨大爷爷很听话地进了屋。

而杨老汉他们这边一晚上都没睡踏实。

毕竟雨天补的房顶不怎么结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雨水进来,但用盆接着倒也没什么大事。

除了孩子们,大人几乎是天一亮就起来了。

杨继南烧了开水,舀了两碗端进屋子,让何明秀捂住大花的眼睛,接着拿出两个鸡蛋打入碗中,搅拌成鸡蛋花,给何明秀母女喝下,大花从昨晚开始又回来挨着他们睡了,杨继南要求的。

杨老婆子也没叫大花过去睡觉,默认了他的行为。

“不准告诉别人鸡蛋的事儿,知道吗?”

杨继南叮嘱着大花。

大花连连点头。

“没事儿了,”何明秀见杨继南摸自己的额头和手腕,便笑道。

大花也凑过来学着杨继南摸了摸,最后点头道,“妈妈不烫了。”

“是啊,妈好了,”何明秀抱着她,又对杨继南道,“以后别买了。”

她说的是鸡蛋。

“知道,”杨继南把碗拿出去洗得干干净净,沈凤仙就进来准备做早饭,见锅里有开水,有些高兴。

杨继南打着伞来到杨二奶奶他们这边,结果堂屋门紧闭,一看就知道没人起来。

他也不回去,就收了伞,坐在堂屋门口的凳子上。

等杨继西打开堂屋门时,被杨继南吓一跳,“二哥?嫂子好些没?”

杨继西问。

“已经没事了,”杨继南有些不好意思地起身,“我来借一下灶门。”

杨继西立马明白,打开灶房门后,杨继南走到灶门那,把偷偷拿过来的鸡蛋壳扔了进去。

这般小心翼翼,杨继西也没有笑话他,要是杨老婆子知道杨继南买了鸡蛋回去给妻女吃,肯定会闹翻天。

“谢了。”

杨继南一脸轻松地打着伞离开。

杨继西站在灶房门口,看着他往那边走去,杨二爷爷从堂屋过来时便问,“是继南啊?”

“是,”杨继西点头。

“是不是来烧鸡蛋壳的?”

杨二爷爷又问。

杨继西有些惊讶地看过去,“您怎么知道?”

“这事儿我们这辈没分家时,我常做,”杨二爷爷嘿嘿一笑,“不过我烧鸡蛋壳的地方是吴和国那边,我和他爹玩得好。”

二人有说有笑地进了灶房,早饭还没做好,孙桂芳和杨二奶奶便相继起来了。

一个帮着拿碗筷,一个把堂屋清扫了一遍,再把堂屋门口被风雨打湿了一些的木凳端进了堂屋。

“这凳子好些年了,”杨二奶奶看了眼那木凳,“好像是分家的时候得的。”

“还挺耐用,”孙桂芳赞道。

“那是,”杨二奶奶点头,“这可是老木匠打的凳子,不过现在他儿子的手艺也不错。”

这让杨继西想起他请李叔打的床了,李叔就是老木匠的儿子。

吃了早饭,杨继西穿着蓑衣先和杨二爷爷去把老牛伺候好了,这才一同去李叔那边。

李叔住在村口那边,他们家人口简单,事儿也少,见他们过来,李叔忙让李婶儿去端凉茶给他们喝。

“床倒是打好了,但我听说你现在不住家里,想着小麦又快收了,就没给你送过去。”

队里忙得很时,想来杨继西也没空处理。

“没事儿,先放着,最晚十月我就拿走。”

杨继西笑道。

见杨二爷爷逗弄李家不满三岁的小孙子,杨继西便也没着急走,和李叔又说了许久的话。

李叔看着院子里的雨直叹气,“没有雨水的时候我们着急,这雨一直不停我们更着急。”

特别是小麦快要收了,就怕雨一直下,麦子会坏在地里,那就是大大的浪费。

正说着呢,穿着蓑衣的副队长就站在外面的小路喊着李叔的名字。

“赵五家的房子塌了!快来两个人帮忙!”

他吼道。

李叔等人吓一跳,杨继西和杨二爷爷也穿上蓑衣和李叔父子一块儿赶往赵五家。

副队长则是沿着小路又通知了两家人。

赵五的房子也在村口边,不过和李叔是反方向,走了大概十分钟,就到了。

见赵五的爹娘守在院子倒塌的草房面前又哭又骂,偏偏赵五和他媳妇儿劝不走,此时正无奈呢。

杨二爷爷上去就给了赵五爹一个逼兜,大声吼道,“你就知道哭!都做吴爷爷还这么丢人现眼!快把你两个孙女叫到别家去避避雨,我们来帮着收拾!”

赵五爹打小就是杨二爷爷的小跟班,二人关系可以说是很好的,此时被杨二爷爷一顿训斥,他也不哭不骂了,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