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1 / 7)

他们这个县城叫晋江县,也算是周边几个县里发展得比较好的,进了县城,二人先去县河边去,河岸墙上有艳红的花,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反正花开得格外好看。

也是这个季节县城惟妙的风景之一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可想来了,但因为没有你,我自己来也没意思,”孙桂芳与杨继西站在河岸边上,看着迎风摇曳的红花,感受着微风带来的花香说道。

“去年啊,”杨继西仔细想了想,那个时候他为了攒钱,干完活儿基本就四处跑去了,“是我忽略了,以后的每一年我都不会忘记的。”

杨继西的话让孙桂芳失笑,接着小声道,“只要有你在,不管在什么地方,看什么花,我都觉得非常快乐。”

“我也是,”杨继西闻言轻笑后,趁着二人挨得很近,伸出手去勾她的小拇指,孙桂芳脸色发红,也顺着手想要握住对方,结果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清咳声。

“咳咳。”

孙桂芳立马收回手,脸爆红,杨继西有些不悦地转过头便见一眼熟的青年笑眯眯地站在不远处。

这人好面熟啊。

杨继西一时之间门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孙桂芳深呼吸了几次,感觉脸没有那么烫了后,转过身来,见那青年笑着上前,她低声问杨继西,“你认识啊?”

“面熟,记不起是谁了。”

杨继西也小声回道,不过脸上也带着官方笑,“同志,你刚才是?”

“吓到了吧?”

青年哈哈大笑,接着向方才有些吓住的孙桂芳微微弓腰叫了一声嫂子好。

孙桂芳一愣,杨继西挠头,这人是谁来着。

“不会吧杨三哥,你不记得我了?”

青年见他们一脸懵,顿时捂住心口一脸伤心。

“不好意思,之前生了一场病,脑子还有些糊涂。”

杨继西说道。

“病了?”青年收起玩笑,看了看杨继西,听他说现在已经没什么大碍后,才又笑道,“我家就在前面东巷左转,杨三哥和杨三嫂不介意的话,去我家坐坐,喝碗水。”

东巷左转.....

杨继西猛地一合掌,“我记起来了!你也姓杨,叫、叫杨文清!”

“是了是了,我的好三哥耶你总算是没忘了我!”

杨文清哈哈大笑,对还有些不解的孙桂芳说,“前年冬天家人都回老家过年了,就我在县里,没想到在路上发了病,是杨三哥背着我去的县医院,后来还送我回家,不然我怕是死在那个冬天了。”

“就是我给幺妹买东西的那回,”杨继西又补充了几句,“我后来跟你说,在路上瞧见一个人躺着,周围看的人不少,却没人伸手帮忙,我帮了那次。”

“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孙桂芳也被唤回了记忆,二人对杨文清的陌生感顿时消散了许多,也应了他的邀请,不过孙桂芳找了个借口去供销社买了一斤糖,这才与他们同行。

进了东巷转过去便能看见一大片的平房,其中巷路纵横交错,平房与平房面对面,又或者是背靠着背,虽说不上拥挤,可人却比他们在正大街看的人还要多和热闹。

每家门口都站着不少人,孩子们赤着脚在巷子里你追我赶,时不时传来母亲的训斥声,格外有烟火气。

“进来坐,千万别客气,”杨文清打开门,侧身请他们进屋,“之前杨三哥走得急,我问你住哪也不说,后来我家人得知后还想感谢你呢,就是不知道人住哪里。”

“举手之劳嘛,如今身体怎么样?”

杨继西与孙桂芳进了门后,发现入眼的是一个堂屋,东西多,但是放得很整齐,虽然靠着门那有一扇双开的窗户,可堂屋往里走却一点都不明亮。

“发病还是发,不过一年也就一两次了,”杨文清得的是羊痫风,第一次发病的时候才三岁,也因为这个病,他至今没有结婚。

“改善了很多嘛,”杨继西也记得那年大夫是怎么说他的,一年至少十几次,孙桂芳也把买来的糖放在桌上。

“三嫂真是的,”杨文清轻哼一声,“下次可别这么客气了。”

在杨文清进堂屋左边门没多久,便端来两瓷碗冒着热气与香气的东西,“来,喝水。”

孙桂芳闻见这味道便知道是什么了,大哥大嫂他们偶尔会寄回一两罐麦乳精,这玩意稀奇得很呢。

“我们喝水就行了,不用这样。”

“麦乳精?”

杨继西还真没喝过,但是“见”过,后世比这好的也见过更多,但现在这个年代,这玩意儿可是不好得的,到后面几年,才多一些,但也更贵了,“你还让我们别客气,你这搞得我们下次都不敢来了。”

杨文清扑哧一笑,“你们放心,我不是客气,这麦乳精是我舅舅过年时带过来的,有好几罐呢,再不喝就坏了。”

信他个屁。

不过都递到手里了,他们也不好再推辞,杨继西喝了一口,顿时眯起眼,“好喝!”

孙桂芳闻言心里忽然有些难受,她记得杨继西说的那个梦,也知道他在梦里看了多少好东西,可那也是看,不是他吃过的。

“喜欢就好,还有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