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变美丽的第一百二十章(1 / 3)

欣荣基金会正式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记者会, 许昕华是不打算出席的。毕竟她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除了发起、以及决定基金会进行的方向以外,其他事情全都是基金会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的。

其实基金会的工作,在许昕华这里就是一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基金会完成的每一个解救任务, 都是会里的成员忙前忙后, 先从实地考察, 再联合行动人,制定解救方案, 到最后的安抚善后、媒体公关工作,他们付出了行动和汗水, 才能给出一份完美的数据。

许昕华不是会抢属下员工功劳的人, 她一向只愁员工达不到她用人的标准, 只要他们有能力,她绝对能提供给他们该有的平台, 和属于他们的荣誉。

欣荣基金会成立以后,首次为了向公众汇报基金会工作成果的记者会, 意义自然不一样, 说是汇报工作, 同时也是基金会全体成员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许昕华知道,她要是出现在这次记者会上, 即便她刻意的低调、甚至压缩谈话时长, 但这个记者会的主角, 依然只会是她,而不是其他真正做事的成员。

因为基金会成立的那个记者会,就出现了这个情况。那天记者会总时长一个小时,许昕华真正上台不超过十五分钟,她只负责讲话,后续是林理事带她的团队详细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可记者会之后,无论是各家报社的最终报道,还是电视台播出的记者会现场视频,全都不约而同的把许昕华当成了那天的主角。

是,许昕华是欣荣公司的副总经理、基金会理事长,一个年轻还具有惊人美貌的女性,无论从社会地位、女性话题、还是新闻的角度,媒体都有理由把重点放在她身上。

甚至连许昕华自己都承认,那天的记者会变成她的个人秀,完全是利大于弊,媒体堪称惊爆的报道角度,让这种本来并不受群众关注的新闻进入了广大群众的视线了——试想一下,许父他们在老家都能听到有人讨论这个新闻,那么全国各地,注意到这些报道的人又该有多少?

许昕华受到的这些广泛关注,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会注意到她所代表的欣荣女装和欣荣基金会,那么他们做这件事,也就成功了。可能唯一会受到委屈的,就是基金会这个真正做事、却默默无闻的团队成员了。

外界不会管到底是谁在做事,但许昕华不能不考虑团队的想法,这次记者会她才决定不出现,让基金会的成员自己负责,鲜花和荣誉也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周婕他们回公司的路上,许昕华接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电话,让自诩见过大风大浪的她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去了郁白文办公室。

郁白文是基金会成立之后来的首都,他过来的时机非常成熟。

那段时间,欣荣女装刚好随着基金会的动静,进入了社会各界的视线。

在这个年代,公益基金会的意义,和二三十年后很不同,在几十年以后,社会上会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有政/府发起的,也有很多是民间组织的,那个时候的公益事业已经较为成熟了,基本上能做到全国闻名的大企业,或是成功的公众人物,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人们对此也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现在不一样,欣荣不能说是第一家关心公益的企业,但绝对是私人企业中的榜样。当下能把目光放到公益事业的企业,无论目的如何,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去做好事的,没有人在公益项目上炒作、造假,因此欣荣基金会的决心,社会各界也都是相信的。

尤其是欣荣只是一家私人企业,他们能有这样的觉悟,说明欣荣负责人的格局,就比很多私企负责人的眼界格局大,有句话叫“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解释,你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你的能力也一定会跟着提高到某个水平。

欣荣的负责人,还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莫欺少年穷,年轻人才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有思想有格局的年轻人,就代表了无限的可能。

因此,尽管欣荣只是家私企,没有多牛逼的背景和人脉,企业规模放到首都也只是泯然于众的程度,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看好欣荣的未来。

首都是全国经济政治的中心,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几乎都聚集于此,各界势力纷纷向分公司抛出橄榄枝,郁白文来到分公司,需要面临的不是如何打开欣荣在首都的社交局面,而是好好把握当下受到的青睐,并且努力真正踏入首都的商圈。

于是郁白文承担起“交际花”一般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去应酬的路上,许昕华今天运气好,接到电话的时候是上午,郁白文平常的应酬,一般都是从中午或者下午开始的,也就是说他现在还在公司。

许昕华敲了门进去,开门见山的问道:“你最近有跟国家台的人接触过吗?”

“国家台?”郁白文回忆了一下,道,“前两天政/府发起的一个活动,跟国家台的一个副主任打了招呼,不过也没有机会细聊。”

“那就应该不是你认识的人……”许昕华抿了抿唇,也没有卖关子,主动道,“刚刚基金会负责联系媒体的小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