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 67 章 沈初的靠山(2 / 4)

倒不是他想不出来好诗句,只是他能想出来的好诗句太多了,他脑中的唐诗宋词数以万计,每回沈初看到题目脑中总能蹦出来相应的千古名句。

可沈初认为那些句子都是前人智慧,并不是他自己的本事,所以他每次作诗都会试图避开那些千古名句,连带着意象,也要注意避开。

这就增加了他写诗的难度,就跟论文查重一样,别人只管写,沈初写完后还要查重降重。

不过沈初也不是完全迂腐不知变通,比如这次诗赋考试的题目,沈初事先就已经作好了几首诗,还专门找李白、孟浩然、张九龄等人替他指导过诗句,沈初只需要把他经过名师指导的诗写上就可。

时务策是沈初最擅长的一门,这一门考的并不仅仅是考生的能力,更多的是考生对于上面态度的迎合能力。

皇帝有心发动战争,你却在那儿写一篇“论和平的重要性”,就算写得再好也难榜上有名。这时候最应该写的应该是“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才对。

恰好沈初就很了解唐玄宗的心思,甚至还有往后数年的历史可以让他轻易得出唐玄宗未来打算做什么,加上他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间接从史书上得来的经过验证的正确实践经验,策论手到擒来。

至于帖经,沈初手拿八股文标准模板。其他举子还是在写小学生作文,沈初却是按照高考优秀作文模板写的文章,在文体上先赢一步。

直到天色黑沉,沈初桌上的蜡烛已经燃没了半截,沈初才终于落下最后一笔,揉了揉僵硬的手腕。

走出尚书省衙门,李长安正眼巴巴地等着沈初出来。

远远瞧见了沈初,李长安立刻举起手挥动着,“老师,来这。”

因着晚上天气太冷,二人并没有骑马回去,而是上了李长安的马车。

李长安拍着伸出的肩膀安慰他:“不管是好是坏,反正都已经考完了,老师不必太过忧虑成绩。我们该吃吃该喝喝,你好好玩上两天,休息休息。”

反正我已经给走好了后门。

沈初:“……”

这听着怎么这么像他隔壁那户小孩考试完后她爸妈对她说的话呢。

“我没有忧虑成绩。”沈初道。

李长安了然地看了眼沈初道:“好哦,你没忧虑成绩。”

沈初觉得李长安是在糊弄他,沈初深吸一口气,沈初露出了笑容。

“这段时间我忙着考试,没有来得及管你学习,实在失职,如今我已经考完了试,我明日就可再接着给你进行一对一辅导了。”沈初温声道。

李长安目瞪口呆:“我还要上课吗?”

“你不用上课吗?”沈初反问,“《商君书》《韩非子》《素书》《资治通鉴》……还有个朝代的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你不需要学吗?”

帝王术是属于君王个人的学问,旁人教不了,可要总结出这门自己的学问却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除了必须有实践经验外,还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长安顿时就蔫了,她垂头丧气道:“老师说得对,学海无涯……我学。”

为什么穿越到了唐朝也还得上课啊?

——

兴庆宫勤政楼。

李隆基正在欣赏着歌舞,口中还轻轻地合着拍子。

作为帝王,李隆基却在音律一道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他近来正打算为他亲自谱曲的《霓裳舞衣曲》再编一支舞。

就在李隆基闭着眼睛设想应该用什么动作来与乐曲相合时,高力士走了进来。

“陛下,殿试的名册出了。”高力士手中拿着一个簿册道。

李隆基缓缓睁开了眼睛,以往这些事他都直接让手下人处理,毕竟李隆基对科举取士并不算太看重。

从朝中官员结构便能看出来这点。李隆基重用的这些官员大多都是由人举荐出头,从朝中的李林甫到军中的王忠嗣,都是通过举荐入仕。

开元前期,那时候朝中的官员还有大批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只是随着以张九龄为首的文人党在党争中落败,科举考试上来的官员也一蹶不振。

如今李隆基偏爱用李林甫这样的人,这些人的权力和富贵都由他一人说了算,因此对他忠心耿耿,用起来也更顺手。

所以李隆基对科举就更加不上心了。

不过这次倒有些例外,李隆基抬手拿过名册,翻看起来。

李长安只是给沈初求了官,并没有给沈初求状元之位,不过李隆基倒也愿意给小女儿一个恩典,把状元之位也顺手给那个沈初。

这倒不用他专门吩咐下面官员,过几日殿试,他直接当殿将那个沈初点做状元便是了。

让他看看沈初……

李隆基翻了一遍却没有见到沈初这个名字。

“沈初没有进殿试?”李隆基不信邪又翻了一遍,确实没有找到沈初这个名字。

他皱起了眉,安娘那日那么信誓旦旦给这个沈初求官,他便默认了这个沈初一定能考上进士。

要是连考都考不中,那从何来的给他求官?

“去礼部将沈初的试卷拿来。”李隆基侧头吩咐高力士。

他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