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 68 章(1 / 6)

清穿之纯皇贵妃 岳月 5139 字 5个月前

沐瑶见太医露出失落的神色, 就建议道:“听闻国外也有不少药,兴许能用。”

太医可有可无地点点头,毕竟他不认为洋鬼子会有更好的药。

但是万一呢!

于是太医让人去询问海关司, 看看那边有没能进口一点海外的药, 不管是什么,试一试, 若是能用那就更好了。

沐瑶之前提到的愈创木,自然就在其中。

海关司的官员打发所有人去问询过, 好在有一个海商知道愈创木。

他还带了一点来, 看看能不能卖掉, 哪知道还没出手就有人问了呢!

海商赶紧带着愈创木过来, 太医院的人看了,也不太确定,想带回去宫里看看,让海关司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又给了一笔不错的银子。

这交易要能做, 就能长久做下去,海商自然愿意等。

太医带回去愈创木,按照沐瑶之前说的, 尝试了几个比例, 添加糖之后做成止咳水和止咳糖, 给一些咳嗽的人尝试, 确实有效。

哪怕还没到咳嗽厉害的人, 只是嗓子不舒服, 吃上几颗,就能不药而愈了。

这让乾隆很感兴趣,毕竟有时候就嗓子有点不舒服, 却要灌好几天的苦药,谁都不乐意。

而且宫中太医为了谨慎,觉得是药三分毒,不怎么敢开药方,最是喜欢让人饿着。

饿着实在太难受了,乾隆知道太医院找到这种不算是药却有药效的止咳糖,自然感兴趣。

就跟沐瑶说的那样,西洋的东西可能有些不怎么样,有些却能用,乾隆更是让海关司重视起来。

海关司送来不少商品的单子,乾隆就去找沐瑶一起看了。

单子上除了钟表、葡萄酒、粮食和海产品之外,还有黄铜、金银、丹砂和香料。

沐瑶挑眉,看来这时候进口的东西还是很齐全的,而且都是战略物资。

比如这黄铜和金银,几乎都是从小本子那边进口过来,数量还不低。

粮食大多数是从东南亚进口来的,那边确实适合种粮食,而且能一年两熟到三熟了。

大米进口的数量也十分惊人,一年达到9-12万石。

一石的粮食,换算到现代,大概是一百斤,那么算下来的数字更是庞大了。

除了这些之外,海关司还搜罗了海商们手里的商品,供贵人们过目。

若是喜欢,那就能直接下单,第二天就能送到他们跟前来了。

乾隆扫了眼前面的单子,不是很感兴趣,就随手递给身边的沐瑶。

沐瑶拿着单子,看得尤为认真。

乾隆是见过不少西洋商品,比如宫里就有西洋钟表,看时间是挺方便的。

另外就是葡萄酒了,比起这边的酒水有不一样的风味。

还有就是玻璃器皿,欧洲如今能做得更接近透明,看着厚薄差不多,一整套放着就相当赏心悦目了。

手织毯子也可以,颜色鲜艳,摸着柔软舒服,宫里和圆明园都铺上了不少。

其他的,乾隆就不感兴趣的。

比如欧洲的织布叫哆罗呢,手感轻薄,又十分耐磨。

在欧洲那边是作为外衫或者披风,乾隆却嫌弃穿着有点磨皮肤,不算那么舒适,只能作为桌布、炕布来用,垫吧一下还是可以的,贴身穿就算了。

而且他衣服多的是,一件也不见得穿好久,要那么耐磨做什么?

这边多的是丝绸,贴身穿最是舒适,西洋人过来最喜欢买这个。

他们都买丝绸回去穿,这边人为何要穿西洋人做的布料?

所以这个布料乾隆不喜欢,京城的勋贵们也不大喜欢。

无他,他们衣服多到穿不完,哪里需要耐磨的布料。

但是让平民百姓来用这些耐磨布料比较合适,价钱却又太高了。

他们有这个钱都可以买一样耐磨舒服的棉布,何必多花钱去买这个哆罗呢?

于是这个欧洲的织布就毫无销量,一直都没能卖进来多少,最多是作为漂亮的桌布和椅布给贵人们家里添点鲜艳色彩了。

沐瑶倒是在单子上看见一个好东西,那就是天鹅绒了。

比起棉花,这个要更轻薄暖和,做被子和棉袄都合适。

她的目光停留了一会,身边的乾隆就察觉到了,笑着道:“你要喜欢,只管让人留一些送过来就是了。”

沐瑶笑着应下,却没见着红布,更没看到红色染布的东西,不免失望,难道这时候还没有吗?

她问起海关司的司长,后者之前听了一耳朵,特意跟海商们打听了,立刻就答道:“确实有此物,只是用的人不算多,那边没太重视。还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海商曾听说过一回,若是娘娘想要,他们必然竭尽所能去带回来。”

沐瑶点点头,又问道:“若是他们能把染布带回来没什么,哪怕带着颜料也不够,最好把会做这个颜料的人一并带过来,那就更好了。若是他们需要器材,会做器材的人也一起带来。”

没有机器,光有会这门手艺的人也没用。

光有机器,不会染布的人也不行。

索性机器和做染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