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清穿(九十二)(1 / 3)

康熙是偷偷来的,只带了梁九功。

胤禛的四贝勒府早在去年就划了地方,这些时日一直在修缮,他也准许他出宫督造自己的府邸,只是没想到,这儿子居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眼前这个身高到自己胸口,健康白嫩,还带着几分婴儿肥,面无惧色,神情平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那离开了好几年的八儿子胤禩。

康熙的心情一时间有些复杂。

“你可知道朕是谁?”

胤禩:“……”这都自称‘朕’了,能不知道么?

所以他点点头:“知道,你是当今皇上。”

康熙抿嘴,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我是你皇阿玛。”

胤禩愣了一下,诧异的抬头看向康熙:“我随额娘出宫多年,还能叫你皇阿玛?”

“你还是当今的八阿哥,你额娘如今也正在盛京行宫为国祈福。”

胤禩倒抽一口气,下意识的看了眼康熙的头顶,寻思着辛亏自家额娘稳得住。

由于角度问题,康熙没能看见胤禩眼神里的异样,而是掠过胤禩,走到屋子里坐下,目光微沉的看向刚刚转过身的胤禩:“你与你额娘,这些年过的可还好?”

“好着呢。”

与宫内长大的阿哥不同,胤禩表现的极为胆大,且不卑不亢,没有宫内阿哥们的谨小慎微,挑眉看向康熙的模样,像极了当年讨好卖乖的良贵人。

康熙早已淡忘了良贵人的长相,只知道她长得很美。

可这一挑眉,刹那间就想起了那张美丽的脸。

“额娘当年带着我先去了内蒙,在虾蟆山生活了一年多,就转道去了宁古塔,如今正如皇阿玛所愿,我们住在盛京的行宫中。”

胤禩一脸纯良,仿佛丝毫不知晓,自己这一番话说出口后,会给康熙带来怎样的震撼。

虾蟆山,宁古塔,盛京……

也就是说,良贵人的行踪,与康熙调查出来的叛军路线居然一模一样。

几乎不需要去确认,就能断定,这几年,良贵人一直跟叛军在一起,而他的这个儿子,也是在叛军中长大的,康熙的脸色一瞬间变得很难看。

因为听胤禛说,胤禩是从江南上来的,所以他一直都以为,胤禩是在江南长大。

谁曾想,他竟一直在北方。

“那你又是如何到江南的?”康熙耐着性子问道。

“额娘叫我去江南读书。”

胤禩也不隐瞒,而是又扔下一个大雷:“她说只有到百姓中去,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百姓们真正的需求。”

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良贵人还想着杀个回马枪,回宫支持胤禩争皇位?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还是康熙格局小了。

胤禩像是要回来争皇位的么?

显然不是,胤禛看的很清楚,要不是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知道少年时期的胤禩长什么样,否则这偌大的京城,恐怕还真没人会发现胤禩的存在。

这家伙到京城来不知打算做些什么,就看他的自由度,就知道良贵人在叛军中的地位不低!

胤禛能想到的,康熙也就打个岔,也能想到。

他抿嘴看着眼前的亲儿子,直接了当:“你额娘与叛军有关?”

“算吧。”

胤禩这时候又开始模棱两可了:“总归这些年我们跟着东迁,也未曾受什么罪。”说完,就看见康熙眉心微跳,一副怒意勃发的模样,不过他看见了也当没看见,这些年在廉亲王的洗脑下,胤禩对这个亲爹可没多少敬畏,况且还有自家亲娘在后头撑腰,除非康熙想在打噶尔丹的同事和盛京开战,否则,他是绝对不可能对自己下狠手的。

说不定康熙也打着噶尔丹的主意,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东北呢。

康熙确实一直对东北虎视眈眈。

东北的叛军起初并未得到重视,可随着福全,常宁以及胤禔的被俘,他便得知,叛军是快硬骨头,后来为了救这几个人,他先是派遣大军前去攻打,一年之久,莫说将他们救回来,甚至还损失了不少,不少将士们被俘后,便再没了声息。

后来准噶尔翻过杭爱山作乱,为了稳住蒙古,他只得转移重心,对抗准噶尔,想和盛京和谈,结果也是徒劳。

以前与俄罗斯打仗还交换战俘呢,结果这叛军相当不讲武德,但凡俘虏了的,从没送回来过。

如今见到胤禩,他也终于能询问关于兄弟以及大儿子的情况了。

“你那两个皇叔,还有胤禔……”

“皇阿玛别担心,他们好的很,尤其是常宁叔,不仅完全没有了少年时的陋习,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热心肠,福全叔的身体也是极好,每日还能喝点儿小酒,只是大哥与大嫂到底少年夫妻,多少还是有些思念的,若皇阿玛愿意的,此次我回盛京时,也可将大嫂一并带走,以解大哥相思之苦。”

康熙:“……”

这话说的可够不要脸的!

不打算放人不说,还打算把直贝勒府的拖家带口一起走?

康熙直接被气的拍案而起,对着胤禩就大吼一声:“大胆!”

胤禩却不害怕,反而疑惑的看回去,仿佛在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