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清穿(八十四)(1 / 3)

书,之所以称为神书,那肯定自有它的道理。

张廷玉背着自家父亲与母亲,偷偷派人去找了一本回来,书印刷的很是粗制滥造,看的出来是小作坊印刷的产物,纸张极差,边缘还带着毛边,好在字迹还算清晰,就是一碰就满手油墨,不小心些,容易沾到袖子上。

像张廷玉这样的高官子弟,其实很少看油印的书,大多都是精美的纸张上面,用秀丽的字体写出的手抄书,就连话本子都是带着香气的,陡然拿起这样的书,还是手忙脚乱了一番。

好在如今张英忙着到处抓人,张廷瓒则被调往了山东,前院书房只剩下他一个人,也给了他收拾残局的时间。

没了人管的张廷玉习惯了拿着粗制滥造的油印书,看的那叫一个如痴如醉。

当他从书中抬起头时,才发觉天都已经变了。

举子因为看**一连抓了将近三十多个。

可来京城考科举的,又起止三十人,一时间,整个京城人心惶惶,虽说春闱如期举行,但各位举子们心底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

三十人被抓后,不仅一撸到底,抹掉了功名,还累及子孙,三代不能科举。

举子被戴上枷锁,直接流放崖州。

崖州是何地?

那里地势险要,毒虫鼠蚁繁多,莫说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便是五大三粗的武者过去,也不一定能扛的过去,所以这群读书人看似只是流放,实则与要他们去死没什么区别。

这些消息传出来,顿时一片哗然。

不少考生跑到翰林院请愿,表示之前并不知晓此书乃是**,实在是不知者不罪。

可书中内容太过惊世骇俗,简直是挑战皇权,康熙直觉开年就不顺,先是太皇太后薨逝,再就是春闱出事,本就因此而愤怒,结果这群考生居然还敢到翰林院去跪逼天子释放那些举子?

简直胆大妄为!

康熙在早朝的时候,就这件事把张英喷的个狗血喷头。

好在他还没愤怒到因为这件事而把张英的顶戴花翎给摘了,毕竟张英是汉臣中的佼佼者,让他去办举子之事本就有着为难人的架势,若再为此事而迁怒,恐怕天下学子都该闹起来了。

要知道,高层官员大多满人,基层官员却大多是汉人。

这官场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便是康熙,也是要忌惮几分的,他如此用心学习汉人文化,便是想要从根本上征服这群汉人,他本以为自己所为已经颇见成效,可知道看到那本书中所言,他才发现,是他太理所当然了。

这群汉民,打心眼里依旧觉得满人是外族。

而大清,是窃据汉王朝的贼寇!

“砰——”

康熙被脑补气的直接砸掉手边的茶杯。

而下面站着的朝臣,立刻膝盖一软,跪倒在地:“皇上息怒。”

康熙背着手,垂眼看向下面跪着的一片人,对着出列跪在最中央的张英冷声说道:“朕再给你一日功夫,若一日后这些举子还跑到翰林院去闹事,朕唯你是问!”

“微臣……”

张英的声音里带着沉痛:“遵旨。”

走出紫禁城,张英立即扶住了前来迎接的小厮的手,哆嗦着声音:“先回家,咱们先回去。”

“大人您慢着点儿。”

小厮也感受到张英的情绪,赶紧的躬下身子,扶着张英就往马车的方向走。

谁曾想马车走了不到半路,就被人拦住了,是几个年轻的举子。

张英掀开马车帘,就看见前头跪着的几个男人,最前面的那个大约三十岁,长相刚毅,身材魁梧,反倒不像个读书人,而像个当兵的。

只见他跪的板板正正,对着张英就是一拱手:“晚生见过张大人。”

张英心道坏了,怎么在这里被堵住了呢?

“还请张大人为各位兄台与皇上求求情,当真是不知者不罪啊。”

他满是悲戚的喊了一声。

而他身后,一群举子跟着拱手大喊:“不知者不罪!”

声音很亮,很响。

很快吸引了不少百姓过来。

张英只觉,完了,这事儿是完不了了。

于此同时,远在江南的胤禩手里拿着一张信笺,猛然站起身来,背着手就在书房里来回的踱步。

“少爷。”

小厮听到声音从外头探进头来。

“无事。”

胤禩刚摆摆手说没事,就突然脚步一顿:“对了,墨痕,你到院门口等着去,见到吴二爷就和他说一声,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找他,另外,再去寻一趟吴三少爷,旁的别说,只说有一宗大生意要找他。”

“欸,小的这就去。”

得了信儿的小厮转身立即出了门。

而书房里的胤禩终于冷静下来,转身走到书桌前,铺开纸张,舔了舔墨就开始写信,只是刚写了几个字,他的笔猛然一顿,直接放下笔,将纸团成一团,蜡烛上引燃,直接扔到了洗笔池中,转而重新铺开纸,这次他写的是俄文。

作为皇子主要学习的是满汉蒙三种语言,至于外语,算得上选修,哪怕是未来,也只有九阿哥胤禟学会了俄语。

但到了范婉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