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红楼(七十五)(1 / 4)

太上皇又被气晕过去了。

当然,没人知道太上皇是被水渊一番话气晕的,只以为太上皇接受不了自己半身不遂的事实,才怒急攻心又昏死了过去,至于皇帝,那只是凑巧在那里罢了。

太上皇这一晕,又是好几个日夜都没能睁开眼睛。

水渊在承德行宫熬了几个夜晚,最终还是被朝臣以国事为重的理由,给请回了京城。

据说皇帝离开时,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极了,可见父子感情多么的深厚。

回了宫后,水渊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对于亲爹的病情,每天固定流程的询问一番,可落在他人口中,已经是天下至诚至孝的大孝子,堪称天下所有为人子女的楷模。

另一边,林如海带着寿儿,一行人紧赶慢赶的,终于抵达了京城。

水渊一接到消息,立即召集礼部官员,皇长子回京,总要拿出个章程来。

而礼部官员也是惊呆了,之前虽然有传言说陛下宫外有皇子,可他们一直心底都是存疑的,谁能想到,这件事竟然是真的,陛下在宫外真的有个皇子。

而且,听陛下这意思,大皇子殿下竟然都五岁了!

最重要的是,林如海这厮不声不响的,居然做了三年皇长子的老师!

如今陛下膝下空虚,只有皇长子一人,且不说未来有没有其它的皇子降生,只单说他这皇长子的身份,就天然处于特殊地位,除非皇后娘娘能生出个嫡子来,下面出生的皇子们,也都比不上这位尊贵。

更别说,皇后娘娘如今被圈禁在栖凤殿,这辈子能不能见到皇帝都不知道,还怎么生孩子。

至于其它娘娘……说实话,他们也不大看好。

也不知道这陛下是怎么回事,后宫中那么多娘娘,环肥燕瘦,各有风采,可偏偏,陛下好似眼瞎了似的,一个都不喜欢,平日里不是忙着在垂拱殿处理政务,便是在前往垂拱殿处理政务的路上。

勤勉程度堪比元帝。

犹记得当年元帝就是嫌弃承德行宫路途遥远,不方便处理政务,才只去甘泉行宫避暑。

如今看来,哪里是陛下不喜爱娘娘,只是不喜爱宫里的娘娘罢了。

五年前……

五年前那时候大皇子和二皇子正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正忙着站队,扬州盐政上也是刀光剑影,那林如海数次死里逃生,那时候的四皇子好似一个影子一般,不露头,不掐尖,不要强,兢兢业业的忙着办理太上皇交代的政务,那时候,太上皇大封诸王,赐予封号,他们都觉得,这贤王的封号封错人了,该给四皇子才是。

后来想想,反倒是他们被骗了。

这四皇子暗中布局,不仅让自己登基成了皇帝,连孩子也没耽搁,当年就给生了。

只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儿这般幸运,竟被挑中诞育了皇长子,恐怕宫中空置的贵妃之位,就是为皇长子的母妃给留的吧。

礼部的官员们走出垂拱殿。

一个个苦哈哈的对视一眼,这回宫的是皇长子,又不是太子,他们自然不能拿太子仪仗去迎接,但自古以来,只有迎太子的,哪有迎皇子的,这也不合规矩啊。

可皇帝如今气势愈发强盛,他们也不愿意得罪那唯一的皇子……

于是最后就搞了个比太子仪仗稍微差点儿的阵仗去迎接去了。

另一边,寿儿心中也很是忐忑。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在京城住过的,但他忘记了自己是住在了哪里,秦伴伴说,他住的是端王府,由于他年岁小,娘又不在府里,所以父王很心疼他,为了保护他,不让任何人去见他,所以他的院子里总是冷清的。

在回京城的路上,他一直在努力的回忆着父王的长相,可总是想不起来,父王的脸仿佛被一团迷雾遮住了,他只记得父皇穿着王爷蟒袍的模样,是那样的威严。

一路上,他也曾缠着老师林如海,为自己讲一讲父皇的脾气秉性。

老师沉思半天,却只说是个会办实事的好皇帝,除此之外,竟什么都说不出来。

寿儿心慌极了。

他几乎忘记了所有关于父皇的事情。

此时此刻,他无比的思念远在胡杨城的母亲,可他也知道,母亲不愿意回京城,而且,母亲也一直教导他要坚强,要临危不惧,如今,考验他的时刻到了。

未来的路要他自己一个人走了。

看着那巍峨的城门,寿儿深深的吸了口气。

“老师,咱们要回京城了。”

寿儿冰凉的小手攥紧了林如海刚换上的官袍。

林如海点点头,往后一步蹲下身来,为寿儿整理了一下身上正红色的皇子蟒袍:“是啊,回京城了,日后当谨言慎行,莫要小儿姿态,千万别叫夫人担心。”

寿儿重重的点头:“好。”

随着几声长号响起,寿儿被林如海牵着走出了马车,站到了人前来。

在场的所有官员齐齐跪拜:“臣参见大皇子殿下。”

寿儿挺直着背脊,整个人一副小大人模样,手一挥:“起。”

明明紧张的额头都渗出了冷汗,可依旧板着一张小脸,做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谢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