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红楼(三十六)(1 / 6)

药王殿位处甘泉南峰西边绝峰。

整座宫殿处于半悬空状态,大半镶嵌山体之内,小半伸展出山体,连接栈道,栈道顺着山体蜿蜒而上,便到了位于山巅的天王塔。

药王殿地势特殊,栈道悬挂山壁,看着有些吓人,所以宫内的贵人们很少过去参拜。

范婉他们一说要去,小道童立刻让师弟提前过去知会一声,然后才引着她们慢慢的往药王殿走。

人群中唯一累到的就是薛宝钗。

贾惜春和林黛玉从武师父和贾蓉背上下来,看见薛宝钗这副惨样,忍不住说道:“武师父你背宝姐姐吧,我看她很累的样子。”

“人家是自己爬上来的,哪像你这个小懒猪。”范婉亲昵的点了点她的额头揶揄道。

贾惜春顿时捂住脑袋,撅起嘴巴,却说不出反驳的话。

薛宝钗虽然累,可看到这场面也是忍不住跟着笑,笑完了还得帮着贾惜春挽回颜面:“我也算不得自己爬上来,后半段时,我都快挂到大奶奶身上了。”说着,她看向范婉忍不住感叹:“大奶奶瞧着纤弱,却不想竟能带着我爬了半座山。”

“这便是日日锻炼的好处了。”范婉揉揉贾惜春的脑袋:“身体好了,比什么都强。”

听到这话,薛宝钗不可避免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若她的父亲有一个好身体的话,必定为自己遮风挡雨,也必定好好教导哥哥,她们一家四口依旧还能留在金陵,不用投奔到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厚着脸皮客居在亲戚家,她也不必为了个伴读名额劳心劳力,只需在家做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儿就行了。

想到这里,不禁一阵悲从中来,红了眼圈。

另一边的林黛玉也是,眼圈微红,她想到的是自己那因病去世的母亲。

二人一个年少丧父,一个幼年失恃,此时她们心境相似,竟从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三个女孩儿,唯独从未见过生父生母的贾惜春最无动于衷,在她心中,便是没有父母,但只要有侄媳妇与侄儿就够了,从前年岁小,记忆已经模糊,这一年来,侄媳妇待她就如同待自己亲生的一般无二,她已经满足了。

最终薛宝钗还是由武师父背在篓子里,往药王殿走去。

因为栈道幅度比较陡,范婉怕薛宝钗腿一软直接滚下去,所以一把将她抱进篓子里,直接无视了她的拒绝,薛宝钗坐在篓子里,脸涨的红红的,手指紧紧的抠着篓子边缘,只觉得既害羞,又紧张。

到了药王殿,几个人先上香拜神。

范婉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唯一在乎的就是远在扬州的苏宝珠。

所以她这个神拜的极度不诚心,坐在蒲团上,直接放空了心思,道长们的声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甚至有点儿昏昏欲睡,为了防止睡过去,范婉连忙转移注意力,眼角余光看向跪在身边的薛宝钗与林黛玉,只见她们双眼闭着,真诚至极。

拜完神,几个人开始参观药王殿。

“真不愧是皇家道观。”薛宝钗仰着脑袋,发自内心的感叹。

药王殿很是恢弘,高大的泥塑彩绘像端坐正中,高三丈有余,正是药王孙思邈,两侧有两个道童随侍左右,面容含笑,让人见了便有安心之感,神像前面便是一长条香案,香案前面,几十个蒲团整齐摆放,平日里清修皆在此。

林黛玉站在一旁,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啊,自进了药王殿,我便感觉神思清明,就仿佛体内沉珂也尽数散去了一般。”

薛宝钗倒是没这样的感觉,不过,也觉得这里的气息很舒适就是了。

药王殿供奉孙思邈,殿中道长们在苦修同时,还学医经,平日里经常下山接济周围贫苦百姓,为他们看病抓药,由于医术好,经常有人来求医问药,也因此,在药王殿下,还有一条山道能直通山脚之下,只是道路陡峭,普通人很难上下,百姓们若想求医,便需要历经险阻,方能爬上山来。

所以经常会有孝子为了给家里父母瞧病而前来爬山,这种行为被称为‘闯天门’。

林黛玉说的随意,范婉听着却留了个心眼。

犹记得原著中林黛玉三岁时,曾有一僧一道上门渡她出家,说要么出家,要么成年前不要见外男,否则会一生还泪,如今林黛玉不过八岁,已然见了外男,清楚知晓后续剧情的范婉知道,林黛玉确实是哭到临死前,才算是还清了眼泪。

可这会儿林黛玉却说‘体内沉珂尽数散去’,范婉寻思着,是否是因为炼虚宫乃皇家道观,气运磅礴,才能压制住警幻仙子这种执着于情爱祸人的外八路野神。

“哦?这药王殿竟还能有这样的效果?”贾惜春揶揄一声。

“许是今日天朗气清,才让人心情舒畅吧。”薛宝钗则在旁边帮着解释。

林黛玉也不好说自己是真的感觉不一样,只好点了点头:“是啊,今儿个的天气是真好,咱们也是运气好,不曾碰到个下雨天,不然的话咱们恐怕就来不成了。”

“是这个理。”

范婉点点头:“这炼虚宫乃是皇家道观,轻易进不得,需得奉上拜帖才行,否则便是公侯亲临,也会被拒之门外,也就龙子凤孙,宫里的娘娘们,能随意进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