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夺取扬州(2 / 3)

州伤亡很轻,但荀彧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守城有时候比攻城还难。接下来,他们要在庐江郡站稳脚跟,并以此为阵地,向扬州东方和南方攻击。

管控太严,容易引起反弹和其他郡县警惕。但若一味笼络人心,官场治理的基础没有打好,也会埋下隐患,日后早晚会爆发出来。

他采取了诸葛玄的提议:“这是打下的第一个郡的治所,文若不妨让法正放手一试。”

“非常之时,应用高效的法子。”法正雷厉风行地将舒城所有的士子笼在一处,二话不说,开始两轮强制的笔试。态度高傲、不屑于参加的就直接滚蛋。筛选出来还不错的,由他、诸葛玄、荀彧面试,周泰作为独立监查人记录。不配合的世家大族,该抄家的抄家,财产直接没收,田地分给他们的家仆们。不过有周

家相助安抚当地大族(),有一半的世家大族表了忠心。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世家看不到隐患……”周瑜心下暗暗感慨:等他们到了颍川的学院(),发现他们的孩子未来都要和庶族精英竞争,世家之前倚仗的知识储备、书本垄断根本没什么用时,不知道作何感想?

说白了,他们现在的自信,不过是一叶障目的自信罢了。也许是世家一直垄断着人脉和知识,给他们造成了一种我家儿郎最优秀的错觉,周瑜发现有的世家有着盲目的自信,根本没有意识到考试会给他们后代的前途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孙策说:“公瑾,你看你之前就是想太多,这不是大家投降得很快嘛,隔壁县听说舒县被占领望风而降了,当地大族直接杀鸡宰羊来迎接豫州军。咱们啊,还是想想打

下个郡,能不能继续突袭的法子。”

周瑜摇了摇头:“这样的突袭战略很难用第二次,听到风声后,扬州其他郡必定戒严,甚至不许出入。”

有周异、周忠辅佐诸葛玄留下来处理庐江郡的政务,安抚百姓和接受其余县的投降,荀彧则把下一步战略目标投向了隔壁的九江郡。

燕绥接到首战告捷的消息,心下安定下来:“讨伐扬州果然顺利,不日便能占领整个庐江郡。”

“周家,行动起来倒是利索,这下周瑜也不必为难了。”戏志才细细地看了战报:“周忠、周异都是有才能的人,主公要启用他们吗?”

郭嘉插了一句:“他们昔日从朝堂上激流勇退,他们对出仕未必热情,而且这样的大族为子女计深远,恐怕会担心自己影响到后辈的晋升吧。”

“那就让荀彧探探口风吧,”燕绥托着下巴,直白道:“周家人是有才华,但不能网开一面,不然我们制度形同虚设。若是周忠和周异位居高官,周瑜的职位是一定要避嫌的。”

“主公,最近有一人在笔试中拔得头筹,他的书法别具一格,您看是否及时召开面试?”

“赶紧面,面完我和奉孝就启程去荆州了。”燕绥颔首道。这次也是为了等到豫州战报,得知他们站稳了脚跟后才放心出发。

“这人的名字叫什么?”

戏志才答道:“叫做胡昭,字孔明,也是颍川人。先前他前往冀州避难,在报纸上看到颍川文理学院招聘夫子,他便来了。”

“所以并非想出仕,那怎么不直接去应聘夫子?”

“按照他所说,是想得到主公认可后再去教学。”

明白,是先刷一波简历啊。不过这个名字燕绥不熟,她让戏志才将胡昭的卷子呈上。

“这个人我了解一二,”郭嘉道:“他精通典史,工于书法,年少就有才名。不过……一直被郡县察举他觉得很烦,就跑到冀州客居了。”

“很烦?看来是个厌恶仕途生涯,醉心经史书法的。”说不定是个社恐患者,燕绥心中暗道。

郭嘉耸耸肩:“我感觉他更想将自己书法印刷成册,当夫子不但能通读图书馆的馆藏,还有这一心动选项。”

() “可别说,这字写得挺有风骨的。()”燕绥道:“那就见上一面,我们好好考察一番,明天也叫上蔡邕,他若是抽身不开,就让蔡文姬过来。◢[(()”

夫子里可不能混入败类,她现在极为重视教育,所有的夫子选聘,都会亲自考察一番才行。

“此番伤亡付出很小,却能快速占据庐江郡,征南军队功不可没,当论功行赏和抚恤伤亡战士。”燕绥道:

“让人用马车把受伤的兵卒们接回来,愿意在当地养伤、分得田地,日后举家搬迁的则由诸葛玄登记造册呈上来审批。死去的兵卒好生安葬,家属抚恤金要到位。”

除此之外,她还给主将们准备了礼物——大盒的鲜花饼,让荀彧给众人分一下。

胡昭今年三十岁,是个进退有度的中年人,他平时话不多,坐下后也很拘束,但谈到经史子集就会侃侃而谈,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

“这样的人就很适合当老师啊。”燕绥赞许地点头,将他点为第一名,还鼓励他积极向报纸投稿。

“我们现在新成立了出版社,专门面向大众出版图书。”戏志才则和胡昭介绍颍川现在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