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夺取扬州(2 / 3)

生司马徽来阳城。他无奈道:“我还没说什么呢,你这倒是抱怨起来了。”

戏志才耸肩:“我只是觉得不值得大动干戈。颍川人才济济,走在阳城路上一块门匾掉下来都能砸到一个才子。水镜先生即使再博学多识,知人论世,也没必要主公亲去,奉孝去和他辩论下,把人激将过来。”

司马徽如今隐居在荆州襄阳,在士子中是出了名的博学多识,知人论世。他出生在颍川阳翟,燕绥给他发过求贤令,还让其年少的同窗特意当说客,但司马徽无动于衷。

郭嘉慢悠悠喝茶:“其实主公只是想去襄阳突击检查,司马徽只是顺带。”他还吐槽戏志才:“怎么感觉编报纸越多,你越不淡然啊,情绪比以前还外放。”

戏志才哼了一声:“我们做主编的就是要大放情怀,这样

能用真性情把报纸做好。”怪不得郭嘉一点反应都没有。

“现在马路宽敞通达,做马车到四处巡视很方便。”郭嘉道:“等春耕结束后,还计划再修几条笔直的官道,以颍川为中轴辐射出去。”

“主公的行动力总是这么强。”戏志才问:“财务预算已经报到你这儿来了?”

郭嘉颔首:“是,尤其要增加三条到扬州、荆州和徐州笔直通达的要道。”

“以前的官道修缮后虽好,但时常有绕路的地方。”戏志才摸了摸下巴:“现在有了火/药,逢山就炸,有了水泥可以遇水铺桥,路途会短很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主公才要跑襄阳一趟,路上火/药炸不掉的地方,他会亲自出手。”

“那随行的人可有眼福再见一炮轰平山头的名场面了。”戏志才搓手手:“而且沿路的百姓见到这一神迹,必会更认主公为主。看来,我这一期的报纸,得配合来点主公神秘莫测的身世和求学之路了。”

“这个好说,你就用辩论的方式,从你、我、荀彧、典韦、赵云等人口中,阐述对主公不同的印象,并且在主公身世和求学上做些差异。”

戏志才抚掌笑道:“这样不但讨论度高,他们还会拼凑出一种让自己深信不疑的所谓真相是么?”

“走吧,该回去干活了。”郭嘉饮尽了杯中茶。两个大中午忙里偷闲的人还得回去继续下午的工作,不然部里的人得一顿好找。

下楼后,戏志才扯住了大摇大摆往商业街走的郭嘉:“那你怎么往这个方向走?”

“我去买奶茶不行么?”郭嘉一脸清澈的无辜:“要给我们小诸葛亮和小庞统带奶茶啊。”

“你想干嘛?”戏志才凤眼微眯:“无事献殷勤,是不是要免费奴役两个努力的小孩,人家和你可不在同一个部门。”

“说什么呢,我这是在锻炼他们啊。”

戏志才恍然大悟:“你是不是想和主公去荆州,让他们两个来兼职代班?”

“说什么呢,难道我们财务部没有甲乙角么!我们可是很遵守规章制度办事的!”郭嘉一扯袖子,他才不承认:“哼,我走了。”

“呵,虽然不用两小只兼职,但遇到需要拍板事情,他们可以代替你行使权力,然后飞鸽传书报备。只要主公同意暂时授权给两人,你便能跟着去荆州了。”戏志才一眼看透,忍不住吐槽:

“明明不喜欢出差,你还要跟着主公出去,好黏哦。”

此时正值春耕时分,因为天下十三州大多地区粮仓空虚,诸侯们罕见的没有幸兵戈。毕竟,细数起来,有钱有粮有人的诸侯也不多。像是北海孔融、西凉马腾就军粮都不济……

远离中原大地的辽东公孙度、蜀地刘璋则只想过着与世隔绝的土皇帝生活,还故意切断通往中原的路桥,他们就更不会出兵了。

在长安的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也没有假借天子诏令向四方攻击,比起周遭明显不成气候的威胁,他们更在意近在眼前的危机。在忠于

朝廷的旧臣的挑拨下(),李傕和郭汜逐渐势同水火。

汉代旧臣?()?[(),曾经和皇甫嵩、卢植并称三杰的朱儁,号召天下诸侯共同讨伐李傕、郭汜,营救天子,他的确也有些影响力,除了燕绥,中原大地的诸侯们各自象征性出了几百兵力,只有陶谦派出的人稍微多一点,有三千人。

这点中原兵在凉州铁骑前当然不够看的,很快这支不足万人的联军就溃败了。而出兵最多的陶谦也被李傕和郭汜记恨上了。他们利用有名无实的朝廷解除了陶谦的刺史之职,故意下令调任袁绍为徐州刺史,想借机除去陶谦。

且不提袁绍接到诏令后如何抉择。已经稳固发育一段时间的燕绥,豫州粮仓充盈,因为种植了冬小麦春耕压力并不大。而且,军屯方面,还能让土地轮休,等打完仗后种秋红薯和秋芝麻、秋花生呢。

不久后,豫州的先遣部队抵达了扬州前线。

法正和荀彧已经达成共识,想要夺取扬州,必先夺取庐江郡,在江东站稳脚跟。而攻占庐江郡的关键在其治所舒县。但要抵达位于庐江郡腹地的舒县,必要通过庐江郡的两个门户——襄安和皖县。

在距离扬州一十里处的豫州军营之中,众人正在制定作战计划:“斥候已经探明,除了舒县,庐江郡各县兵马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