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逐鹿中原(2 / 3)

,路上危险重重,还是听从使君所言,不要脱离队伍比较好。”

蔡文姬建议:“但是也不能跟随这等假仁假义之人,还不如假意推脱回乡,趁机去投奔袁绍。”

蔡邕连忙四处看了看,见没有兵卒注意到他们,才说:“这位使君看上去很随和仁慈,更是救了我们性命,阿琰慎言啊。”

蔡文姬心思细腻,观察敏锐,她在父亲的耳边说:“父亲没发现吗?所有救来的官员都是被喊到名字的,其他人什么下场,想来您也猜到了。”

蔡邕不解道:“他们都逃脱到,燕使君的手下放出了所有的官员和家眷。”

“没有马匹,他们能跑多远?最迟半天,就会被凉州兵追上。”蔡文姬说:“我看啊,他只带出来对自己有用的人。但却一副义薄云天的样子,说要救天子和所有人,这样的

() 人,反而让我觉得可怕。”

蔡邕皱着眉头,这次不太赞同女儿的说法。

“况且,他身为豫州刺史,手下人才济济,为什么要笼络这么多官吏呢?”蔡文姬补充道:“怕是别有用心呐!”

蔡邕摇头:“阿琰别把人想得这么坏,叫名字只是因为我等略有名气罢了。”

环顾四周,要么是才华横溢的名士,要么是踏实苦干的官吏,无一佞幸之徒。

蔡文姬心道,这燕使君有余力救父亲等人的家眷,却不带走其他的官吏,任其自生自灭。可见早有准备,不顾性命百里奔袭,从千军万马中精准地拯救人质出来,其所图必然非小。

到时候他们和燕绥绑定,很可能再遇到今日一样的危险,不如趁着燕绥不敢撕破面皮时脱身。总不能阻止别人回老家吧,她建议蔡邕装个病。

大部分人没有蔡文姬想得那么远。

一路上见豫州军严格恪守男女之礼,对士子十分尽力尽礼,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动摇了。好像不去找袁绍,跟着燕绥也不错?

袁绍尚且没有一州的地盘,而燕绥坐拥富庶的豫州,又礼贤下士,招募人才。最重要的是,豫州距离洛阳近啊,到时候不论谁迎回天子,都能第一时间回归朝廷去。

在这之前,在豫州府邸安身立命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最令他们惊讶的是,这批兵卒大概是天下十州最有文化、最知理解的兵卒了。晚上燃起篝火后,竟然无一人嬉笑怒骂,而是聚在一起背诵诗文。

有是几人为一小组,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有的一个人坐在地上,默默背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一边背诵,一边摇头晃脑,似乎回味着其中韵味。

“有教无类,有圣人之风,这燕使君到底是怎么做到教化众多兵卒的?”皇甫嵩带兵多年,破天荒地在军中看到了积极学习的景象,他知道这样的教化实行起来有多难。

对于兵痞,不管怎么威逼利诱,让他们读书习字,都是不可能的啊!

这一幕,看在士大夫眼里,简直不可思议。。

有的人惊奇又欣慰,有的人心生蔑视,认为泥腿子出身的兵卒不配读圣贤书。但不论怎么样,这震撼的场景都说明了燕绥御下有方,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

燕绥后面减少了露面,保持着自己神秘的形象。她直接在前面带领队伍回洛阳,由典韦等亲卫同官吏们打交道。

反正不管官吏们怎么说,典韦按照燕绥的吩咐一律推脱,到了洛阳营地再说,现在还在危险之中,董贼的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追击上来。

回到洛阳寨中,率先迎接燕绥的不是郭嘉,反而是孙坚帐下的黄盖。

黄盖恳切道:“燕使君,求您大发慈悲,救孙太守一命啊!”

“黄将军有话好好说,绥受不得如此大礼啊。”燕绥连

忙上前扶起黄盖,明知故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主公起了高烧,用了您的退烧秘药,但每到晚上还是起烧,烧得十分凶险。早就听闻您有起死回生的高能,盖特地来求您救得主公性命,我们长沙军上上下下,都感激不尽呐!”

疲惫的燕绥揉了揉眼睛,差点无情地说出来:你们有什么可以交换的?

果然精力不济了容易口无遮拦,咽下到唇边的话,燕绥扯出来一个笑容:“黄将军别担心,我换个衣服就去探望孙太守。”

黄盖下去后,她命令典韦和周泰:“将诸位朝廷肱骨和家眷们妥善安置在营中,烧热汤煮饭,任何人不得随意骚扰,调戏妇女者当诛!”

燕绥说这话时开了扩音器,专门说给朝臣们听的,好让他们安心。

果然,听了这句话众人心下感到十分熨帖,放心地跟着典韦和周泰下去了。但皇甫嵩、长水校尉种辑等武将没有退下,而是请命上战场。

“有诸位将军挺身而出,绥求之不得啊。”燕绥答应了下来,愿意借给皇甫嵩五千人兵卒、种辑等人各一千兵卒,但也恳切地表明,希望他们听从整支军队的调动,不能擅自行动。

“说实话,在带兵来之前,绥向父老乡亲们保证,要尽量将他们带回去。为了减少损耗,我们带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