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得到阳城(2 / 4)

。对方不远千里,送来千金难寻的良种,他的面色愈发凝重起来:

“多谢庄主一番好意,云儿求学未归,如此贵重之物,我不便代他收下,还请奉孝多待一两日,我速速唤他回来。”

赵家倒是厚道,郭嘉微笑道:“不急,某恰好有生意要做,要在郡中多待些时日。”

此时,年少的法正也收到了一个精致的黄梨木盒子。

他大为惊奇地抱着盒子,看着阳城来的差役:“是仰慕我的才学,一定要亲手交给我的礼物?”

“没错,小郎君。”土匪出身的差役对自家庄主的本事深信不疑,饶是对着十三岁的法正,也耐心十足,笑眯眯地回道。

法正看了一眼父亲,婴儿肥的脸上挂着些小得意,待官吏退下后就迫不及待道:“看吧

,父亲。也有人欣赏我的字画,愿意同我结交。”

法衍微微一笑:“你不看里面东西,万一是人送错了呢?”

法正噘嘴,气鼓鼓地说:“绝无可能。”语气中底气却十分不足。

千万不要是别人弄错了父亲的名字,那就太丢脸了。若是弄错了,我非要把这个送信人吊起来鞭打不可。法正攥着小拳头,在暗暗心里祈祷着,旋即背过身快速打开了盒子。

“呀!”法正惊呼一声,从盒子里拿出来了一沓白纸来:“这纸张也太美了,竟皎皎如明月,和寻常商贩的轻薄易碎的黄纸完全不同。”

更别说上面翩若游龙的字迹了,竟是完全不亚于父亲和祖父。如此白纸黑字,比起在布帛上所书,要震撼多了。

“云梦纸?”酷爱书法,继承了法真一手好字的法衍背手走到了法正后面。却见儿子被上面书写的东西吸引,注意力一下子就从纸张转移到了故事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了《赵氏孤儿》。

甚至连从来不错过的晚饭都没心思吃了,一口气将盒子中的书页看完。

法衍站在他的身后,心下暗暗惊奇,这书到底是何人所写,竟然将烽火戏诸侯、曹刿论战、弦高退敌、二桃杀三士、勾践复国、商鞅变法、苏秦合纵相六国等历史大事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地写了出来。

光这些故事本身,就是绝佳的教学素材,且写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就算语言过于白字,且有杜撰之嫌,但也瑕不掩瑜。

不光法正看得入迷,法衍自己也欲罢不能。

法正直到深夜才翻完了最后一页,迫不及待地问:“这是上册,下册呢?”他眨巴着清澈的杏核眼,期盼地看向父亲:“父亲能找到下部不?”

法衍摇头:“说实话,为父连上部都未曾见过。”

法正一击掌:“那父亲快把白天的差役唤来,他肯定知道下部在哪里。”

深夜,燕绥也没睡。戏志才把石墨与黏土烧结后成型,再浸入羊油中。石墨着色,黏土粘结,这样造出来的笔芯诚然坚固,也能书写。但……

&nbs

p;燕绥拿着笔芯写写画画:“倒是坚固,但笔芯太粗了,这样写出来好生奇怪,字要是太小就不好辨认了。”

戏志才试着切割:“太硬了,不好细切。”他想了想:“或许应该在是石墨和黏土混合之后,先切成细条的模样,再烧制。”

“若是有个工具就好了,”燕绥道:“类似于直接把混合物塞到铁制或者木头机关里,另一头便能挤出来细条。”

戏志才若有所思:“回头我让人好好思量下怎么造。”

燕绥颔首:“嗯,有了笔芯,外头再用木杆围起来,就不用担心墨会蹭在手上,铅笔也不容易折断了。”

她拿了一块木头比划了一下,示意道:“应该把这芯一根一根地放到木杆的中心里去。”不过,总不能在里头掏个洞吧,那也太麻烦了。

“庄主,这个好办。”这难不倒戏志才,他直接用工具在木杆上刨出一个个凹槽,笑

道:“到时只要把笔芯放进凹槽里,再用胶把两个木杆粘起来,笔就做成了。”

燕绥欣慰道:“还是志才思维敏捷,如此就有劳你了。”

戏志才的动作很快,压笔芯的机关虽然还没做出来,但让木工把石墨黏土的混合物切成一个个细条也可行。

一人一天切上几百个不再话下,何况燕绥拨给他的木工坊有四十五人之多。虽然多是流民中选的擅长手工活的学徒,但这种简单的活计都能做得。

戏志才让人把木杆刨出一个个的凹槽,再切为成年男人手掌的长度,十几个人全速动工,几天就做出来了上千个。

其实最费时费钱的反而是粘合木杆的胶。戏志才试着用生石灰、蛋清制成的胶水粘合,但效果不尽如意。

他试着制作粘性很强的鱼鳔胶,但这东西捣烂太费力气,河鱼出产的胶也很少,成本高昂。

最后只得用了猪皮胶,猪皮也不便宜,经过蒸煮、捣烂和过滤之后才能得到。好在一根根铅笔体积小,用的胶很少。

“要制胶还是得用橡胶树才行,树皮割开就有乳汁,稍稍加工下就能成胶水。”说到胶水,燕绥在记忆中搜索良久,终于想起来去泰国时候导游介绍的知识。

可惜了……

橡胶要种在热带地区,有的橡胶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