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得到阳城(2 / 3)

一提到燕绥隔空取物的本事,众人忍不住沉默了一会儿,心思各异。

即使四位聪明绝顶谋士从不信奉鬼神之说,更不信儒家那一套“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的君权神授说辞,来到田庄后都产生了莫大的动摇。

若燕绥不是天命所归,为何能生出这般天具神异的人?

戏志才问:“书画总不至于是庄主自己画的吧。”其实奉孝和文若的画拿出卖,必能斩获高价,只是两人从不屑于此。

陈宫惊叹了一句:“想不到庄主在书画上也有极深的造诣,如此文武双全。”

话音刚落,就见荀彧欲言又止。

戏志才笑道:“公台有所不知,庄主书画的确极具特色,但苦于无人欣赏啊。”

陈宫:……

郭嘉笑眯眯道:“庄主毕竟远渡重洋,那边文字同我们大不相同,短笔少画是正常事,着墨的风格也不同,似更偏向写实。()”他至今记得庄主用炭笔,刷刷刷就画了一个火柴人的样子。不得不说,还挺活灵活现的。

戏志才:“美酒文若和奉孝都品尝过,不但酒香扑鼻,盛酒的琉璃瓶子也精致绝伦,想来是最好卖出去的。?[(()”

郭嘉眨了眨眼,戏谑道:“说不定是香料呢,酷爱熏香的可不止文若一人。”

荀彧对郭嘉的安全要多上心几分,不理他的调皮,沉稳建议说:“不如先去收服赵云,路上除了典韦等人,还能多个人保护你。你带奇珍之物,当心路上被人觊觎,一定要低调些。”

郭嘉伸了个懒腰:“放心吧,这大夏天的,北方凉快些,正适合出门活动一番。”

荀彧这才点点头:“既然前往北方,或许你可以往袁绍那走一遭,看看那边动作如何。”

郭嘉应道:“我正有此意,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主弱臣强,我也想去一观。”而且袁绍有钱,正是他此行待宰的肥羊大客户。

从官职上来看,渤海是冀州下属的一个郡,袁绍是韩馥的直接下属。然而尴尬的是韩馥曾经是袁氏门生,名望也不及袁绍。

陈宫沉吟了一下道:“我听说袁绍在广招人才,共商反董大计,奉孝此番前去袁绍处,庄主可有说什么?”

难道燕绥就不怕得力的手下另投明主?

郭嘉笑道:“说起来,还是庄主说要我去袁绍那走一遭。庄主给的香料价比黄金,去袁绍那胜似跑几个郡县,想必以袁家四世三公积攒的家财,都吃得下。”

至于庄主心心念念精美的织品,想来袁绍是不缺的。只是不知平时不爱绫罗绸缎的庄主,对蜀锦和刺绣为何忽然在意了起来。

戏志才戏谑道:“主公倒是放心你,不担心你去给袁绍效命。”

其实现在袁绍的名声很好,四世三公之后,又做出了一番礼贤下士、广招英才的态度,在座的人对其观感还算不错。

然而燕绥知道,不论是郭嘉还是荀彧,都瞧不上袁绍。尤其是在洞察人心的郭嘉面前,袁绍哪里维持得住“明主”的形象,必定将其好谋无决、自大多疑的性格看得一清二楚。

而且郭嘉眼光很高,从不将就。要知道,史上郭嘉可是能按捺住性子,非明主不投,直接在乡野隐居六年的人,直到他认定的“拯救国家危难,成就霸王之业”的人出现。

这就足以让燕绥放心了,且账房先生助她良多,若非心底认可,岂会出手?意识到这一点,燕绥就更不深究账房先生身份了。

“庄主似乎很笃定我们和袁绍合不来,觉得袁绍只会做表面功夫,不会看人,更不会用人。”郭嘉喝了口热茶,歪头笑道:“且不说袁绍如何,离开了庄主,哪来的清茶和美酒喝呢?”

“这让我更好奇了。”戏志才笑道:“奉孝可要仔细端详袁绍,看看如何名不副实。”

() 郭嘉冲他眨了眨眼,调皮道:“保证上上下下,连头发丝我都观察一遍。”

几个人都没有离开田庄和燕绥的意思,四世三公的尊贵身世说不上独一无二。颍川从来不缺世家贵族,他们更在意的是袁绍能否利用起这些优势,未来能否以“袁公”身份辅佐朝政。

单从追随来说,世间有几个主公能这般信任他们,许多事情都放开手脚让人去做。

更何况,知遇之恩未报,谈何离开?

这个话题很快就终止了,众人沉迷在茶香的氤氲中,一边听着郭嘉分配任务一边闲聊。

戏志才苦笑:“不得不说,奉孝在分活方面真是天赋异禀。”

郭嘉从容喝茶:“凭志才的本事,就不要谦虚了。”

这个年代煮茶颇为随意,许多人会把苦涩的茶叶同刺激性气味的“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一起熬煮之后再喝,甚至有人往里面加苦菜叶子,就更加提神益思。

郭嘉不喜欢这种粗犷豪爽的喝法,喜欢往茶叶里头加蜂蜜。但此时的茶叶未经过驯化,即使加饴糖和蜂蜜,也掩不住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味。

为此燕绥先前特地从系统兑换了一斤高山云雾绿茶,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只要3500积分,放在会议室供谋士和大管事们使用。

如今几人不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