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下乡探望(2 / 3)

,知青办当然也要考虑到。”

大姐对于农村的事情不太了解,好奇的问道:“只干一个多月的活就能分一季的粮食,红旗村的村民肯定不乐意吧?”

“当然不乐意,但这是国家政策,不管乐意不乐意,都得执行。

况且红旗村有一千多人,这次只不过分过去几个知青,平均下来也就不起眼了。”

“六妹他们只干了一个多月的活,那她们分到的粮食和村民们都一样吗?”大姐继续问道。

“人头粮的这一部分都一样,按劳分配的那一部分就不一样了,这一部分是按照工分多少来分配。

全国农村的粮食分配标准并不一样,有些地方是人七劳三,也有一些地方是人六劳四或者是人五劳五。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头粮,人头粮的这一部分是平均分配。

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算一个人头,分到的数量都一样。

比如小孩子,只要能赶在分粮食之前出生,就能分到一份人头粮。

再比如年纪大的老人,如果赶在分粮食之前去世了,那就分不到人头粮了。

分完了人头粮,剩余的部分再按照工分多少,按劳分配。

工分多自然分的就多,工分少自然就分的少,或者没有。

至于红旗村具体是哪一种分配标准,我就不清楚了。”

“文轩,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没想到你竟然对农村的分粮标准了解的这么清楚。

我和你爸在农村生活,那已经是解放前的事情了,解放后的这些变化,我都不了解。”王丽英有点惊讶。

“我不是经常去外地演出嘛,听其他人说的多了,自然也就有所了解。”

岳文轩同样有点担心六妹的近况,想到自己下周没什么事,便继续说道:

“我下周日没有演出任务,要不我下周日去红旗村探望一下六妹。”

“你要是能去一趟,那我就放心了。

走之前,你再来家里一趟,我多给六丫头准备点儿吃的用的,你顺便给她带上。”王丽英赶紧说道。

星期天一大早,岳文轩就来到了爸妈这边。

现在的天气还有点热,大部分吃食都无法长期存放。王丽英给六女儿准备的吃食的品种很多,但数量很少,以免东西不能及时吃完而坏掉。

哪怕每一种吃食的数量都不多,再加上其他用品,仍然装满了一个大兜子,岳文轩提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王丽英重复叮嘱了几句,岳文轩耐心的听完,这才骑上车离去。

骑到没人的地方,他把老妈给的一兜子东西装进空间里,轻车简从的向红旗村进发。

以岳文轩的体力,三十里地的路程并不算远,但因为出了市区之后的道路不好走,所以还是骑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抵达红旗村。

因为出发的时间早,到了红旗村也不过刚刚早上七点钟。

他没有直接去知青点,而是直接找人带他到了村支书的家里。

现在还是上早工时间,大队长以及其他的村干部都去地里了,村支书倒是正好在家里没有出门。

到了村支书家的门口,岳文轩给了领路的两个小孩每人一把水果糖,把他们打发走。

进了院子之后,大声喊道:“家里有人吗?方支书在家吗?”

片刻之后,一个看上去五六十岁的老农模样的人,快步从屋里迎了出来。

看到院里站着一个干布打扮的年轻的陌生人,疑惑地问道:

“同志,我就是方春江,你是找我吗?”

“方支书你好,我叫岳文轩,我妹妹叫岳香书,来你们村插.队刚刚一个月的时间。

家里长辈不太放心,特意安排我过来看看她。”

岳文轩长相帅气,穿的又是一身崭新的干布装,看上去很有领导的派头,方春江不敢怠慢,客气的说道:

“岳同志,咱们别在院子里站着,赶紧进屋说话。”

进屋之后,在正式谈话之前,岳文轩拿出提前就准备好的两瓶茅台酒和一条中华烟,直接放在桌子上,说道:

“来的匆忙,也没刻意给方支书准备东西,从家里顺手拿了两瓶酒和一条烟,东西不多,就是一点心意。”

酒和烟都是装在网兜里,一眼就能看清,方支书赶紧推拒道:

“岳同志你太客气了,东西也太贵重,我不能收!”

“第一次上门,总不好空着手,就随手拿了两瓶酒和一条烟。

我还想着中午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