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恳求与拒绝(2 / 3)

最贫困的那个小山村被戏称为‘邮票村’,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岳文轩摇摇头,“不清楚,应该是形容很贫困吧?”

“你理解的很对,确实是用来生动的形容这个小山村到底有多么贫困。

这个小山村的壮劳力,累死累活干一天,平均每天能挣到八分钱,也就是一张邮票钱,所以被戏称为‘邮票村’。”

尽管岳文轩已经有过一世的经历,对于这个年代并不陌生,但听完邮票村的来历,还是很受触动。

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公分竟然只值八分钱,可见这个村子的生活艰难到了什么地步。

边文栋又讲了很多他插队期间的各种艰苦经历,岳文轩的态度有所转变,听得很认真。阑

讲完这些,他很动情的说道:“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庸俗的人、普通的人,从来没有过什么远大理想。

能过上平平常常的日子,能有一间房子住,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原本我以为这样的愿望并不难实现,等我参加工作之后,多熬上几年,自然而然也就如愿了。

谁能想到竟然让我遇上了强制下乡政策,别说一份稳定的工作了,就连留在城里都成了奢望。

以前从来都没觉得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有多么了不起,现在我成了农民才知道想要成为工人有多难。

一个农民想要改变命运成为工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绝对是边文栋的由衷之言,插队这几个月的艰辛让他清楚的知道:他能够出生在城市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阑

“以前我没什么远大理想,也没有什么执念,但我现在有了。

我现在的执念就是一定要回城,一定要成为工人,我再也不想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说这句话的时候,边文栋的眼神是如此的坚定,就像是一个迷惘的人有了信仰。

对于边文栋的经历,岳文轩还是挺同情的,说话也比较有耐心,“你插队的那个小山村,日子确实太艰难,能回城当然还是要想办法回城。

但知青下乡政策刚刚开始,你现在就想回城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我觉得有这个想法挺好,有了想法也就能早做准备。

办什么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仍然还是知青下乡的高峰期,知青们的激情还没有消退,国家也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返城政策,你现在就想回城,没有政策的支持,难度还是太大了一点。阑

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有相应的返城政策出台,到了那个时候,想办法操作回城的事情,我觉得会更容易一些。”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插队的日子太艰难,我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如果还要在那个小山村待上一两年,我觉得我不一定能够活到那个时候。

况且等到相关政策出台,那个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想着回城,竞争也就更大了。

而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从来不是优秀的那一个,不一定能竞争的过别人。”

岳文轩说得那些只是宽慰他的话,没想到边文栋竟然挺有自知之明。

“现在回城的难度应该很大吧,我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些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岳文轩继续装湖涂。阑

“想要回城,办法还是有的,比如参军、病退、招工转调,能办成任何一项都能脱离那个小山村。”

终于说到了重点,边文栋开始打起精神来。

岳文轩在上一世就经历过这个年代,对于知青回城有过详细的研究,当然清楚这些。

现在还是知青下乡的高峰期,后世的那些回城政策还没有出台,确实就只有这么几个办法。

如果边文栋能够多坚持两年,等到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回城的办法会更多一些。

除了参军、病退和招工转调之外,新的回城政策还有:困退、顶班、上学以及转插。

参军这种方式很好理解,就是下乡之后获得入伍的机会。阑

但这种机会很难得,当地有了入伍名额,肯定会照顾本地人,很少会把这个名额给知青。

当然了,事在人为,也不是没有操作的空间,就看怎么操作了。

农村青年参军的意义不大,除非能够提干,否则几年之后还是要复员回农村。

如果这个机会给了知青,知青复员之后,就会重新回城,而不是重新回到插队的农村。

有了参军的履历,回城之后就算不能马上分配工作,同其他知青比起来,也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不管工作好坏,分配一个工作还是不难的。

如果哪个知青愿意多付出一点代价来操作这件事,操作的难度肯定比直接招工回城的难度要小。

通过招工的途径回城,一直都是知青回城的正途,也是最难操作的一种方式。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