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希望书院(2 / 4)

哥舒觉得稀奇,“许愿你应该放天灯、或者是放河灯,这两手交握成拳你许哪门子愿呢?”

庭渊:“许愿只是一种形式,你放天灯河灯是许愿,我这样也是。不说三十下雪是祥瑞吗?那我像祥瑞之雪许愿也合理。”

哥舒被庭渊说服了:“好吧,所以你许了什么愿望?”

庭渊:“你怎么就这么好奇呢?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那我也要许。”哥舒依着庭渊的样子许愿。

一愿百姓来年丰收。

二愿百姓身体康健。

三愿妻儿转世无灾无难。

年夜饭有哥舒琎尧带来的腊味,更为丰盛。

屋内炭火纷飞,屋外大雪飘零,桌上的饭菜热气腾腾。

庭渊、哥舒琎尧、平安、杏儿,四人围桌而坐,一同守岁过年。

庭渊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家里也会守岁,过年明灯不睡,看完了春晚就打打牌唠唠嗑,到了凌晨五点,家里的人就会燃放爆竹,磕头给压岁钱,然后一起包饺子。

后来随着高楼拔地而起,大家住在城市里,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亲友多在外地,家中也不似从前那般热闹。

过年困了就睡,也没什么讲究,年味淡了。

却不成想,自己能在古代再过一个古朴的年。

“年后你的学院就建立得差不多了吧?”哥舒琎尧问。

庭渊嗯了一声:“说是二月就能完工,三月即可开学。”

哥舒:“名字想好了吗?”

庭渊点头,早就想好了,“叫希望书院。”

哥舒:“希望。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

庭渊道:“有,心中的盼望、期望。来读书的孩子,他们带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盼望,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百姓谋福祉的期望,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听了他的解释,哥舒道:“说得好。”

这与其他的书院不同,没有任何阶级思想,免钱入学。

“少年强,则国强。”

庭渊早就将现代的汉语拼音和常用字编著成册,让大家可以快速提升自己识字的能力,做到快速扫盲。

其中也离不开哥舒的大力支持。

学院是他们一同承建的,他也希望能够从中选拔出不错的苗子,将来能够入朝为官,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而非像现在这样,教育资源被贵族垄断。

他与庭渊虽是不同教育下的产物,但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期许,庭渊的理念与他不谋而合,这也是两人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

庭渊决定承办学堂,广收学子,是因为发生在杏儿弟弟身上的事情。

她弟弟八岁还没启蒙,附近学堂根本不愿意收,杏儿带着弟弟去了多个学院,都被拒绝。

庭渊了解到学堂有不成文的规定,超过七岁未曾启蒙的学生,一律不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识字,家里穷拿不出钱,没学堂收,过了年纪即便是有钱了,学堂也不会招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就等于被判了死罪,这辈子都很难跨越阶级。

这条规定的背后,其实是社会需要底层劳动力,如果他们都能向上,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那这些贵族,他们能压榨谁,奴役谁?又能掌控谁?

从前女君时代,教育平等,百花齐放时,贵族们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今权利重新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不会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会再想回到女君存在的时代。

庭渊建学堂时,也曾考虑过这种问题,若是触及了上层贵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当成靶子,到时候他的日子不好过。

哥舒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只管按照自己想的做,剩下的一切由他处理。

庭渊不知道哥舒是什么来头,但他选择相信,即便没有哥舒支持,他也要建。

二月学院正式建成,教书先生也是哥舒琎尧安排的,庭渊不知这些教书先生是什么人,但他能从他们的谈吐中感受到,这些人学识必定不凡。

学院开学前,哥舒给他们做了引荐。

这些来学院教书的先生,都是哥舒早年结识的好友,他们多数家境清贫,科举没能拿到好的名次,这些人非常尊敬哥舒。

哥舒早年备考与他们在京中相识,多年来一直不曾断联。

他们不愿与权贵为伍,虽清贫,却有骨气,如今哥舒给他们提供工作,让他们教书育人,也不算淹没了一身的才华。

庭渊越发觉得哥舒来头不小,但他窥探不透,哥舒从不说,他的这群朋友也不愿说起哥舒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庭渊有,哥舒也有。

学院顺利开学,吃住学院全包,由庭渊出钱,但不白给他们这个机会,得与学院签订条约,学成后,无论将来如何,需双倍偿还学院培养他们花销的资金。

哥舒知道,这条约对君子有用,小人无用。

庭渊并不在乎这些,他相信多数人都是君子,将来必会偿还,即便不还,学到了知识,也能教育好下一代。

他并不看当下的利益,看的是长远的将来。

杏儿负责给从未受过教育的孩子启蒙,是学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