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雨夜命案(2 / 4)

舒送伯景郁出城追赶南下的队伍。

入城时两人三骑,出城时三人三骑,不同的是那一匹火红的骏马消失不见。

多出一人是随行的太医。

拜别哥舒后,三人沿着官道一路南下。

多出一个太医,他们的速度被迫放缓,太医就是个文弱医士,与他们自幼习武的人比不了。

天色将黑未黑。

本朝规定,官道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五十里一馆。

亭用来避雨歇脚,不设四壁。驿主要是为沿途送公文的驿使更换马、水、干粮,其他官员也可更换马匹、补充水与干粮,不设住宿,必要时可选择为落脚点暂歇。馆是为沿途办事往来的官员提供住宿落脚的地方,可以补充水粮,喂马换马,整装休息。

官道对百姓开放后,允许沿途开设客栈,两两间隔需要三十里,客栈并非什么人都能开,需要拿到县衙的批文,要给往来的官差提供便利,用餐住宿都要给予优惠,也是为了方便往来的官差住宿用餐节约成本,同时也能给往来生意的百姓提供便利。住馆驿凭借证明往来花销可以全部报销,若是住了客栈,花费只能报销三成。

在馆驿里严格遵循身份等级制度提供饮食住宿,出差路远的官员,偶尔会到客栈改善饮食,客栈的菜品自然是比馆驿的菜品要好,且不看官级只看银钱。

伯景郁与惊风带着年迈的太医走不快,勉强行至四十里。

惊风道:“殿下,今日我们恐怕要入住客栈了。”

如今天色已经暗了,赶不到驿馆,此处距驿站还有十里路,摸黑走夜路不安全。

伯景郁道:“就住客栈吧。”

三人在天黑之前抵达了客栈。

客栈的伙计立马迎上来,“三位客官是用饭还是住店?”

惊风:“住店,要三间上好的客房。”

“呦,客官还真是不巧,本店今日天字号的客房已经被人住了,只剩下地字号的客房和通铺了,您看……”

惊风看向伯景郁,等他的指示。

伯景郁点了个头,一个房间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能休息一晚就将就一下,也不便暴露身份。

惊风道:“那就地字号。”

小二问:“客官可要用饭?”

惊风:“捡你们拿手的饭菜上一桌。”

小二:“好嘞,您看是送至房间还是在堂中?”

惊风看着堂中一共摆了十来张桌子,一半都有人坐了,着实吵闹,他家王爷一向喜欢清净,拿不准主意,看向伯景郁,“殿……公子?”

伯景郁想起舅父的话,他也好看看百姓们平日里都聊些什么,“就在堂中用饭吧。”

三人挑了个还算干净的地方坐下。

惊风用抹布里里外外地将桌子擦了个干净,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客栈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伯景郁这种一看就贵气的人,旁人尽管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不敢对他不敬,何况身边还有一个气势惊人的仆从。

三人的餐食刚上桌,正堂的门就被风吹得咯吱作响。

小二前去关上门,嘀咕道:“这个季节就是多雨,想来今夜又是一场大雨。”

众人也都纷纷感叹。

不到一刻钟,外面就下起了大雨。

惊风和伯景郁说:“还好公子英明,我们没有连夜赶路去馆驿,不然这会儿肯定要淋雨。”

伯景郁也在心中庆幸。

刚准备继续吃饭,外面就传来了敲门声。

能看到屋外的人影。

小二赶忙去开门。

外面站着三个人,两个官差押解一个囚犯,三人浑身湿透。

左边的官差骂骂咧咧极其不爽,用力将囚犯推进屋,“狗日的,让你走快些,你磨磨唧唧的,像个没带把儿的,害得老子淋成这样。”

囚犯脖子上戴着枷锁,脚上戴着镣铐,直接被推倒在地。

从鞋子磨损的程度,以及脚上被镣铐磨得皮肤溃烂,不难看出他们这是赶了很远的路。

通常在路上遇到官员押解囚犯,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律流放,一种是押解上京。

京州附近没有流放之地,因此可以判断这是押解上京。

通常官员犯法,需要押解上京,交由刑部核查,然后再作出处罚,官员与官员之间即便是上下级关系,也不能直接斩杀。

只有两种情况除外,一种是证据确凿负隅顽抗者,可酌情斩杀。

另一种就是奉旨巡查发现官员品行恶劣,渎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草菅人命触犯众怒、情况恶劣,钦差大臣可就地斩杀。

本朝自制度完善后,这样的事情已经鲜有发生。

西州起义后,太平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控,成立了独立在朝堂体系外的三院,天巡院、监察院、典司院。

三院直属帝王管辖,在三院任职者在院内需常年佩戴面具,不可以真面目示人。

三院成立是为了更好的管控地方,以天巡院为主,监察院和典司院为辅,三人一组,随机搭档,每季会随机排前三十组搭档,随机抽选地点,带着执行任务是专属的巡令牌,前往目的地巡查地方,包括民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