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心肺复苏术(1 / 2)

周末的四合院,热闹非凡。 拘禁了一星期的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般在院子里肆意打闹。 空气中,爆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 在这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声音中,李东来确定了第二个呈现给这个时代的礼物,心脏复苏术。 人体是一辆永不停止的机器,机器的动力来源于心脏。 开心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难过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清醒的时候,心脏在跳动; 睡觉的时候,心脏也在跳动。 人的心脏一旦停止了跳动,三秒钟即可出现晕厥,黑矇。 十秒钟,脑内的氧储备耗尽。 一般4分钟脑内的营养代谢完全耗尽,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10分钟后,会脑死亡。 而脑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也就是说,从心脏停止跳动开始,病人只有短短十分钟的抢救时间。 就算是在后世,拥有心脏起搏器的救护车,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 所以,可以徒手操作的心肺复苏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医疗统计数据显示,在四分钟内对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大约会救活一半患者。 在后世,每个医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这种技术。 李东来作为兽医,也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自然对其中的步骤很了解。 他把详细的步骤用钢笔写在了稿纸上,正准备据此撰写出一篇论文。 不过,看着上面的步骤,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在这个时代,国外的心肺复苏术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一项医学技术从诞生到成熟,需要经过上万次实际操作,以及数百万名医生归纳总结。 在前世的教科书上,也没有提及心肺复苏的具体发展历程。 如果,在这个时代,心脏复苏术已经完善了。 那么贸然发表,不但有骗取稿费的嫌疑,也会深陷抄袭的丑闻中, 甚至对杂志社乃至整个华夏的国际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 西方媒体,在报道华夏时,总是习惯性地摆出那副西方式的偏见和傲慢的态度。 并且为了达到目的,会很‘灵活’的失去道德心。 在后世,他们能够把洗衣粉当成大规模生化武器的证据。 面对递过来的刀子,岂会放过抹黑的机会。 看来,在正式撰写论文前,还需要先详细了解国外心肺复苏术的发展程度。 如果在后世,只需要打开百度,搜索一下,就会得到结果。 可在这个封闭的年代,只有通过国外的期刊杂志,才能了解到最新信息。 而专业国外期刊杂志,京城的图书馆不可能有。 李东来为了撰写第一篇论文,曾经去京城图书馆查找过资料,里面全部都是国内书籍。 据说以前还有俄文书籍,不过很快就被撤下了。 像这种专业国外期刊杂志,也许只有在京城大学医学院的图书馆里,才能找到。 李东来看一眼外面的太阳,刚刚挂在傻柱屋的屋嵴上,应该不超过8点。 这个时间,应该正好。 “小妹,哥哥出去办点事情,你看家。不要让人把家偷了。” “嗯嗯,放心吧,我在家做作业,哪里也不去。” 李东放下笔,见到收拾一下,叮嘱李小妹看好家,就推着自行车,离开了四合院。 三十分钟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古典三开朱漆大门。 门口摆放有两座石狮子,风格古朴、庄严典雅。 这里就是华夏的最高学府,京城大学。 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是华夏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 其成立标志着华夏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如果说,在这个年代,哪所大学的图书馆里最有可能有大量外国期刊,那非京城大学莫属。 李东来站在石狮子旁,有些艳羡的望着那副蓝底金子的牌匾。 即使在后世,京城大学也国际一流高等院校。 考上京城大学是每个华夏学生的梦想。 李东来也不例外。 为此,他孜孜不倦,悬梁刺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可惜,高考天气太好,发挥失常,以三百分的微弱差距与京城大学失之交臂。 不得已,只能去了一所医学中专就读。 可惜,实在太可惜了,如果能再努力一点的话,说不定就能够实现梦想了。 在这个时代,京城大学比后世还要有名。 那些身穿深蓝制服的学生们,脸上皆带有京城大学独特的傲娇。 作为毕业后就会分配到部委工作的大学生,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格。 刚从威严大门中走出来的小个子周正就是傲娇中的一员。 他来自华夏南方省份,出身于农村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员。 高中毕业后,上面已经安排他担任地方上的宣传干事。 恰巧遇到国家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号召考大学. 一心想学医的周正就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考试。 在‘自报公议’上,他贫农兼自由职业的出身,很快就通过了审核。 然后被送到省城中学参加集训班。 集训班结束后,高考也即将举行,组织帮忙办理了各种手续。 考试是在一所师专内进行的,考试不分文理科,是统一的试卷。 8月份,考试成绩在日报上公布。 周正以南方省第一名的成绩,被京城大学录取。 他扛了一个铺盖卷,提了一只皮箱,拿了入学通知书就来到了京城。 京城大学不但不要学费,每个月大学都会给每个学生十五块钱的生活补助。 这么多钱,他一个人用不完。 家里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年纪大了挣不了几个工分,只靠母亲的工资很难支撑。生活困苦。 所以,周正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 今天是周末,周正外出,正是准备给家里把这个月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