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创办大周京报的时候,萧壁城顺带将关于皇家幼稚园的开设事宜也一并对外宣布。 幼稚园的事情,云苓很早就交给霜梨和乔烨负责帮她代办了,这几个月来也一直在推进中。 皇家幼稚园的创办倒是很顺利,无论是地点还是夫子人选,基本都已经定下来了。 毕竟皇家幼稚园只面向三到七岁的官员子女,要不了太大的地盘,筹办起来也快。 与清懿书院横空出世时不同,这次朝中大臣对幼稚园的创办极为热情,没有一道反对之声。 “办义学是好事啊,太子妃说得对,教育就该从娃娃抓起!” “没错,太子殿下和太子妃都是极其注重这等大事的人,如今清懿书院蒸蒸日上,臣相信幼稚园办的也不会差!” “八月初开始报名?甚好甚好,臣家中恰有几个三岁幼儿,正是开蒙的年纪!” 萧壁城听着周围大臣的彩虹屁,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 鬼才信这些糟老头子的屁话呢! 如果提出让官员子女和百姓子女同吃同学,怕是早就一蹦八丈高了。 他心知肚明,这些老家伙不是看上幼稚园的教学能力,而 是看中了与其他官员世家之间走动和打交道的机会。 但无所谓,云苓会出手。 在她的洗脑……不,在她特色的某某主义带动下,未来这些小苗苗们将得到精心呵护,避免长歪的种种可能。 也有大臣期待又担忧地问道:“殿下……臣家里那小儿今年刚满七岁,不知可还能入得幼稚园?” 萧壁城给了他一个冷酷无情的回答,“七岁已经是大班毕业的年龄了,当然不能再入书院。” 那大臣闻言遗憾不已,心中连叹可惜,他府上再没有适龄儿童了,就这么失去了一个开拓人脉的机会。 这时,萧壁城的话却又不急不缓地拐了个弯,“不过呢,我和苓儿后续还有计划,打算针对七到十六岁的孩子们,再设立一类书院,同样会提供义学。” 分别是六年小学和三年中学,都在义务教育的范畴内。 等毕业后就靠统一的科举考试,自主决定是要成婚生子打工,还是进入如清懿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继续进修了。 前者是为了广开民智,给大周百姓们最基本的教育保障,后者更多是给平民百姓进入仕途的机会。 只要是年龄符合的孩子 ,便都可以无条件进入书院学习。 而这部分恰恰是最难做的,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多,远不是一个书院能装下的,还需要大约三到五年的筹备事宜,与国库银子的积累。 不少大臣却心思一动,眼神发亮地道:“不愧是殿下,若是做成了,这定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创举啊!” “没错,这等大事要今早提上日程的好,不知殿下与太子妃打算何时动作?” 看着那一张张期待和渴盼的脸,萧壁城心底冷笑。 他故意没说,等幼稚园毕业之后,接下来的义学制度就和清懿书院相似了,平民后代将会与官员子女进入同一座书院。 届时书院招生不看出身,也不看成绩,只遵循就近入学原则,一处书院满员了便要分配到另一处去,这乃是义学最大的特点。 这群老东西果然被他带偏了,还以为也和皇家幼稚园一样,会和平民幼稚园区分开来呢。 萧壁城面上略显苦色,叹道:“唉……我自然想早些成事,奈何与苓儿分身乏术,实在是顾不过来啊,或许只能等到十年后再做打算了。” “十年后?这也太迟了,不行不行……咳咳,殿下,老 臣的意思是想说,不管办清懿书院还是幼稚园,您和太子妃总是独自就埋着头把事情做了,单枪匹马的当然会分身乏术。” “对啊对啊,殿下可别忘了,朝廷还有这么多人呢,为大周江山效力,臣等必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没错,如今臣等也大致明白了殿下和太子妃的良苦用心,愿意献上一片忠心!” 大臣们说的慷慨激昂,疯狂暗示萧壁城早点把义学办起来,忙不过来还有这么多人可以使唤呢。 萧壁城闻言,故作欣慰感慨之态,“好好好,各位大人愿意鼎力相助,将来个个都是我大周的肱骨之臣。既如此,那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将来我必名人寻一块奇石回来,把诸位大人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流芳百世!” 哪个臣子不想成为名臣,被史书记上一笔,名传千古? 那些被刻在清懿书院广场奇石上的人,早就被羡慕不知多久了。 萧壁城一顿忽悠,扔了张大饼出来,周围的朝臣立马就激动的抢着啃了。 “只要太子殿下开口,臣等必然全力以赴!” 萧壁城闻言,心底暗笑一声。 这群老家伙,他非叫 这群人出点血本不可。 满口忽悠地坑了朝臣一把之后,萧壁城心情极好,神色悠哉地背着手回了东宫。 大老远就听到火团软糯的奶音在唱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滴小行家,大风大雨都不怕……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边走一遍叫,今天滴天气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萧壁城忍不住神色一言难尽,这孩子完美继承了他娘亲五音不全的特点,更是从出生起就自行领悟了魔音穿耳神功,偏生最喜欢叽里呱啦,好不磨人。 他踏入殿中,便看见火团带着一顶奇奇怪怪的帽子,身上背了个小花布挎包。 小不点穿着开裆裤,正扭着圆溜溜的小屁股,喜笑颜开地在殿内边走边唱。 萧壁城走到云苓身边,拿起凉茶喝了一口,“这歌是你教的?” 云苓笑着点了点头,“这首歌可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传世经典,以后如果能在这个世界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