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煤市口大火(2 / 5)

崇古说道。

“臣惶恐。”王崇古人都傻了,自己怎么就没有恭顺之心了?这干活干的好好的,剖开肚子自己就是没有偷工减料,怎么就被打上了没有恭顺之心的标签。

朱翊钧看着工地上人来人往,无奈的说道:“大司寇,明明听懂了朕的话,填坑,就是故意为难科道言官,可是大司寇没有为难他们,这年前居然就结束工期了,就应该挖开了填,填满了挖,挖开了填,如此循环往复,这些科道言官吃尽了苦头,下次说话,就知道践履之实,认真调查之后再言语了。”

“纠正朝中高谈阔论,平时袖手谈心性的风尚,比佛塔的工期更加重要。”

王崇古完全明白了,为了赶工期,他安排了不少民夫一起干活,这些个科道言官,大多数都在偷懒,干活的还是民夫,他只想把佛塔赶紧修好,而陛下更在意风力舆论。

“就干这几天活,他们就能骂几十年,若是让他们干几个月的活儿,岂不是要骂几辈子?”王崇古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干几天活,就能骂几十年,王崇古这话是基于践履之实的说法,流放大员到边方,哪怕是后来宽宥其家眷,其家眷回乡之后,就开始写小作文,而且一写就是几十年。

王崇古身上的骂名已经够多了,就没有太过于苛责。

“就先挖个十次吧,填好了就让他们挖,如此反复十次,朕说的,不满意科臣干的活儿,偷奸耍滑,就这么定了。”朱翊钧见王崇古不肯担这个骂名,就亲自来了。

“大明国法诬告反坐,既然他们说大司寇偷工减料,朕也能说他们偷奸耍滑,这不过分吧,也就是挖开十次,再回填十次,朕又不是不给他们吃饭。”

他年纪小,德凉幼冲。

“臣遵旨。”王崇古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看向干活的言官们,满是同情,陛下这眼睛珠子一转,就是个折磨人的馊主意,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偷奸耍滑。

“走了。”朱翊钧背着手离开了佛塔工地。

“恭送陛下。”张居正和王崇古再次恭敬行礼。

“元辅啊,定要好生劝谏陛下仁善,大明臣工,都仰赖元辅先生了。”王崇古看着小皇帝的背影,这哪里是孩子,分明就是个怪物。

“我一个人也有些独木难支,让大司寇入阁,大司寇死活不肯。”张居正的语气里带着浓烈的感慨。

“这事还是得先生来,先生是帝师。”王崇古很难想象,陛下亲政后,这帮科臣会遭遇怎样的劫难。

是夜,天空飘扬着三日的鹅毛大雪终于是停了,天空终于放晴,久违的明月,在天宫高悬,给大地撒上了一片银白,京师内外银装素裹,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人们很少出门,这街上便愈发冷清,谯楼里的更夫们,仍然在大街小巷里敲着锣和梆子,吆喝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走水了!走水了!”一声暴喝,更夫闻言面色大变,看向了西北方向,开始不停的敲锣,告诉人们走水了。

大明每年过年放烟火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因为京师全都是木制结构,只要有火烧起来,都是成片成片,更夫们敲锣打鼓,就是提醒所有人赶紧离开房舍,一起出来救火,防止烧到自己家来。

谯楼瞭望到了火情,立刻开始出动,向着火场而去,火场的位置位于煤市口。

大明京城,内城和外城一共有两个煤市口,一个在西直门,一个在广宁门内,烧起来的是最大的广宁门内的煤市口。

由抬柴夫从京西门头沟煤窑运进城里的煤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此堆放销售,因此得名,而沟通金水河与护城河的水道,其上架有石桥,称为煤市桥。

煤市口一条街都是做集散煤炸生意的。

这烧起来,火光冲天,烟尘滚滚,四处都是奔走救火的人,更夫在街上游走,火烧起来的时候,更夫们已经在不停的锤门,但仍然不可避免有人在熟睡中,感受到了炙热,丧命在火场之中。

朱翊钧在半夜听到了喧闹声,猛地坐起,披上了一件大氅,就走出了自己的寝室,已经看到了王夭灼在门口候着,神色焦急无比。

“是宝岐司烧起来了吗?”朱翊钧的脸色依旧平静,万历四年年初一场大火,年末又是一场大火,他的面色复杂,自己就那么招人恨吗?可是王崇古说过很多次,大明越是富有振奋,肉食者们的财富就越多,这是个相辅相成的结果。

不是直接把权豪给抄家了,把财富集中到了朝廷就是振奋。

朱翊钧想不明白,自己、张居正、王崇古、谭纶、王国光为何这么招人恨,恨到必须要杀死自己才算完吗?张四维纵火焚宫,大案刚刚落下帷幕,这还没喘口气,这又来了一遍。

“没有,宫外来的消息是煤市口烧起来了。”王夭灼赶忙回答道,这要是宝岐司烧起来了,王夭灼早就不顾礼义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