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2 / 4)

鞅变法才得以推行,信誉的建立,彼此的信任是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兵部和户部在文华殿上吵起来了,内阁三辅臣,张居正、王崇古、王国光眼观鼻鼻观心,化身装糊涂的师爷,万士和看着陛下不说话,也不站出来调和,任由兵部和户部在文华殿上喧闹。

文华殿上的纠仪官,大家也都是看热闹,只要不动手,吵几句而已,没看到月台之上的陛下,正一副兴致盎然看热闹的模样吗?

御门听政的最大乐趣,看着帝国明公吵架,朱翊钧也不劝架,他甚至想大声喊,打起来,打起来!

朱翊钧其实在看张居正上的一道奏疏,《格物总论货币疏》,说的是货币的变迁。

张居正将货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商品货币,也就是以某一种特定的商品作为交易媒介,中原最古老的莫过于贝币了。

贿赂、贫贱、赊账、贵、赌、赠、费等等一系列跟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在很古老的时候,中原用过贝币当一般等价物,比如《盐铁论·错币》曰:夏后以玄贝。《尚书·盘庚中》曰: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而这种商品货币,在海外,仍在沿用,在北美洲东部的弗吉利亚地区和马里兰地区,就是用烟草去作为货币使用;而秘鲁总督区则是使用一种贝壳串珠作为货币,6个白色有孔小珠或3个黑色有空小珠的贝壳合计价值一个雷亚尔银币,比较有趣的是,墨西哥总督区使用玉米作为货币。

这都是典型的商品货币。

在商品货币之后,就是钱法,即金属铸币。

中原是从先秦开始铸造各种铜钱,一直到后来的五铢钱,再到现在的万历通宝,黄金白银黄铜,是天然的货币,也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金属铸币的缺乏,不仅仅体现在大明,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泰西各国的铸币,要从罗马说起,罗马的银币里根本没有银,也是泰西广为流传的笑话。

金属铸币之后,就是钞法,即信誉纸币,或者叫债券纸币。

纸币就是朝廷向民间的借贷,这一说法最早起源于许衡在《楮币札子》,说:夫以数钱纸墨之资,得易天下百姓之货;印造既易,生生无穷,源源不竭。世人所谓神仙指瓦砾为黄金之术,亦何以过此。

朝廷用一点纸墨,用不可兑现的纸钞,就换到了百姓的货物和商品,和神仙的点石成金之术,有什么区别吗?发行的纸币越多,欠债也就越多,而这个欠债,朝廷可以蛮横的永不清偿,甚至直接废除。

嘉定年间以一贯新纸币兑换二贯旧纸币,就相当于欠了民众一半的货物,嘉熙年间以一贯新纸币兑换五贯旧纸币,就欠了民众四倍的货物,这就是朘剥!

张居正史海钩沉,找人专门查阅了南宋发行钱引的数量,相比较忽必烈的3618万贯,南宋在宋高宗时累发1000万贯,宋孝宗期间累发3400万贯,宋宁宗期间,累发3.7亿贯,在宋理宗期间,累发19.29亿贯。

宋高宗至宋理宗期间,总计发行超过了23.43亿贯的交子!

(史料出处,引自于:《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的演变研究》)

中原自北宋初年有了官交子之后,彻底成为了向下朘剥的利刃,这也是中原对宝钞不认可的缘故,从北宋到大明洪武年间,钞法这把刀,一次又一次的割向了百姓。

比较有趣的是,西班牙墨西哥总督府也发行过纸币,为了筹集战争资金,墨西哥总督府滥发纸币并且支付了军饷,导致墨西哥总督府发生过几次大的变革,现在墨西哥总督区宁愿用玉米当货币,都不愿意用纸币。

纸钞和朝廷的信誉息息相关,一旦信誉丢失,纸钞就成为了废纸一堆。

纸币是债务,也是信誉,钞票价值的波动危及国之大信,中原腹地,不宜过早推行宝钞。

这是张居正查阅了北宋到洪武年间所有钞法之后,得到的结论。

不过,张居正非常支持纸钞出海,尤其是他选好了纸钞第一个前往的地方,那就是倭国。

倭国缺少冶炼技术,虽然有足够的白银,但白银挖出来都会在交易中流向大明,因为采矿、冶炼、铸币技术的落后,大明宝钞,在倭国可以获得认可。

至于纸钞最大的问题,蛮横的永不清偿,甚至直接废除导致的信誉问题,大明不在乎,因为那是倭国。

倭患二十多年,大明从上到下对倭患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尤其是江南士大夫们对倭寇的恨意,已经不是路人皆知了,历任福建巡抚和浙江巡抚,没少发表类似于永清倭患的言论。

商品的交换是需要一般等价物去参与衡量价值的。

张居正认真的研究过倭国的采矿、冶炼。铸币技术落后的原因,他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就是缺少柴薪,无论是柴火,还是煤炭,都缺少。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兵部和户部终于消停了下来,户部输掉了,输的体无完肤,主要是践履之实上,户部的大明宝钞,连户部自己都不太认可。

“兵部拟章来看。”朱翊钧看结果一出,作为裁判宣布了结果,还是以承兑汇票的记账货币先试行一下,探索下大明的宝钞之路。

朱翊钧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