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1 / 3)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237 字 1个月前

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

渭州西部的鄣县,临近龙马山,唐军以鄣县为据点,在龙马山附近布防,阻挡吐蕃人向东攻渭州。

得基哥之命,方有德带神策军一万人奔赴渭州,屯扎于鄣县郊外,并不入城。虽然他来得心急火燎的,但是龙马山一带的战线其实异常平静。

吐蕃人没有发动一次进攻,只是经常有吐蕃军斥候出没于山路之间,并且这些斥候侦查时异常谨慎,唐军没有抓到俘虏,也不知道吐蕃那边的动静如何。

方有德一改之前作战积极的姿态,整日在军营内摸鱼,整顿军务,与士卒们同吃同住,却没有安排任何作战任务。

然后就在某个初夏的傍晚,方有德接到了宦官边令诚送来的诏书,一大堆废话,总结一下就四个字“速回长安”。

光回去不行,还得是“速回”!

“鄯州吐蕃军主力撤走的事情,本将军知道。但渭州这一路吐蕃军偏师,不收拾也不行,神策军岂能说走就走?”

帅帐内,方有德一脸疑惑的质问送圣旨的边令诚道。

“哎呀,方将军啊,您不知道,前两天关中出大事了!”

边令诚急得跳脚,基哥不让他实话实说,可是现在不说又不行!

边令诚一看这架势不说也不行了,于是只好长叹一声,对方有德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屏退亲兵后,带着边令诚来到了一处隐秘的树林里面。

“挖石炭的契丹奴隶,杀了看守,趁着邠州三水县许多人都去长安观看献俘,县衙守备空虚。这些人夺了县城,抢了县衙府库里的兵器!

后来他们又趁乱攻占了邠州州府新平县,挟持了刺史李齐物。打听出他是大唐宗室子弟后,便强立李齐物为帝,号大周!”

边令诚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好像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方有德不明所以,他双目圆睁,瞪着边令诚质问道。

“那不可多么,石炭都是靠人去刨,死了直接挖个坑埋了。最多的时候有一万多人维持这个地方。

方有德冷不丁问了一句。

哈?

方有德一愣,这踏马都哪跟哪啊,邠州好像就在长安西北不远,怎么会有人造反呢?

“方将军,该说的不该说的,奴可是都跟您说了。

边令诚忍不住叹息说道。

“如此,奴便可以回去复命了!”

他在长安整训神策军的时候,也没听说长安缺木炭了,而且长安灞桥外的渡口,确实建立起了运输石炭的渡口。春夏秋三季储存石炭,到冬天售卖给长安百姓,价格比较亲民。

方有德有点搞不清楚其中的状况。

当听说邠州出事了以后,基哥下的第一道诏令,就是各州军队不许妄动!长安禁军不允许离开长安!

速速带着神策军去邠州平叛吧!圣人如今受到了惊吓,谁也不信,不许任何人带兵离开长安平叛。

“挖石炭的契丹奴隶,数量很多么?”

怎么说呢,这种事情在方有德看来如同天方夜谭一般,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关键是,他上辈子没听说过盛唐时候有这种鸟事啊!

杀了安禄山,大唐难道不是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么,怎么冒出这种鬼事情出来了?

方有德问了一个在边令诚看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平时的时候,基哥的政令是畅通无阻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宦官去传令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还可以收点小红包什么的。

边令诚急得嗓子都冒烟了。

契丹俘虏安心挖石炭就好了,他们竟然敢造反!

“出事?关中能出什么事?”

他甚至都担心方有德会拒不发兵故意拖延,让边令诚出发的时候,都是反复嘱托,不要告诉方有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是邠州民乱,不不不,应该说已经有人造反,还劫持了邠州刺史李齐物!他们立李齐物为帝,国号为大周!”

“是这样的,当年长安缺木炭,郑叔清为木炭使,便求您的儿子,现在的河西节度使方节帅,去找一找石炭。

喜欢把什么事情都往“阴谋论”上靠。

然而一旦出了事,需要从长安向外界求援的时候,很多从前理所当然的规则,就不那么好使了。比如说这次,若是方有德被某个皇子收买了,借着平叛的名义,回长安“劝进”怎么办?

正好拿他边令诚的人头祭旗!

他觉得邠州出的这个事情吧,说奇怪那是让人不可思议;说不奇怪,却又是必然会发生的。关键是,坐镇长安那位老天子的想法,跟常人不太一样。

“你不告知实情,本将军恕难从命。”

挖矿的契丹奴隶,串联起来暴动并杀死县衙派来的看守,然后攻占县衙后夺取府库里的兵器,再趁着朝廷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攻占州府,挟持刺史,建立草台班子。

方有德心中一股火气蹿了起来!

“明白了,本将军这便去点兵,灭掉那帮反贼。”

边令诚娓娓道来,方有德点点头没说话,因为对方确实没有说谎。

死了一批再换一批。石炭的开采量越来越大,长安冬天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