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宋运辉我选C(2 / 2)

>
看完这封信,李杰也没有弄懂那个什么技术方案,毕竟,他只是活得久,不是生而知之。

化工领域的技术,他属实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这种细分领域的。

不过。

他不懂技术,但他懂人心。

对于金州化工,水书记绝对是一个好书记,好领导,毕竟,他的方案能让金州化工坚持的更久。

工厂有竞争力,金州化工厂的工人们,也能把饭碗端的更长一点,不会被国企改制潮淘汰。

然而,对于宋运辉个人而言,水书记就未必有那么好了。

说得好听一点,他是宋运辉的伯乐,但原剧中,如果不是老徐推荐,水书记会当这个伯乐吗?

恐怕他根本不会多看两眼。

而说得难听一点,宋运辉就是他手上的棋子,一颗插入地方大本营的过河卒。

站在更高的视角,不论是水书记,亦或者是费厂长、刘总工,他们在意的都不是方案优劣。

他们在意的是,不能用对方的方案。

改制方案,只是权力斗争的具体表现,不是本质。

这些话,李杰如实的写在回信中,不过,他并没有告诉宋运辉该怎么做。

分析问题,可以。

具体怎么做,一切还是看宋运辉自己。

最后,不论结局好坏,宋运辉都会有所收获。

……

……

几天后。

看完姐夫的回信,宋运辉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他讨厌斗争,在他看来,这种斗争,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内耗行为。

有那个功夫,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果改制方案。

但就像姐夫说的。

斗争,无处不在。

上学时还有成绩排名呢,进入社会后,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更加赤裸裸的。

思绪良久,宋运辉一头钻进了图书馆。

接下来的几天,只要有空,他就会呆在图书馆,他呆在那里,倒不是沉溺在刘启明的温柔乡中。

而是查资料,翻阅各种外国期刊。

他很自不量力的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既能保持竞争力,又不会花费太多的外汇储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