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炸还是不炸(2 / 3)

滨江警事 卓牧闲 2597 字 7个月前

最了解情况。”“副总l来了吗?”“来了。”“二舅,你有没有见着副总l。”“没有,席工见到了,他去汇报过工作。”正说着,对讲机里传来王书记的呼叫。“收到,我在浮吊船上,什么事?”“咸鱼,市防指来了几位专家,他们要去北闸核实什么情况,人家很急,你赶紧安排001送他们过江。”001本来要被调去执行炸堤的警戒任务,事实上能出动的执法艇几乎全去了。韩渝考虑到工程船队随时要执行重大险情抢护任务,不能没执法船艇引航护航,通过黄老板向上级请求让001留下,没想到001留下来居然派上了用场。他一刻不敢耽误,爬起身举着对讲机道:“收到,我这就上001,我送专家过江。”“二舅,我也去。”“行,快点。”……韩渝爬上001,亲自掌舵把001开到趸船边,接上几位荆江水利局的专家才知道,原来市领导突然想起北闸的高程,要确认进洪闸的高度。这个数据很重要。因为一旦炸开进洪闸外的拦淤堤,进洪闸就要直面洪水。如果水位比进洪闸高,那炸开拦淤堤洪水就会漫过进洪闸涌进分洪区,都不用开闸。进洪闸是重要的防汛设施,不能被洪水损坏,更不能被冲垮坍塌,因为进洪闸的使命不只是开闸分洪,一样要关闸挡住洪水,要起调节调度水位的作用,1954年分洪时就开启了三次。如果就这么任由洪水涌进分洪区,万一分洪工程区外侧的堤坝挡不住怎么办?远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溃口的孟溪垸。再南面就是南湖省的乡安县,乡安县那边虽然也被淹了,但由于有一道与安公县交界的北堤,南北两侧的洪水水位相差近十米。据说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南湖群众,误以为北湖这边是故意泄洪,差点跟安公县的干部群众打起来。事实上当年在安公县修建分洪工程这一问题上,南湖省是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强烈反对。总之,即使决定分洪也要确保万无一失。拦淤堤附近江面全是执行警戒任务的执法船艇,韩渝打开警灯,拿起对讲机,调到公安的无线通话频率,通报此行的任务。负责警戒任务的荆州公安局领导立即联系防指,确认“驻港部队”的001不是来搞破坏的,这才让拦住001的一条小巡逻艇放行。由于进洪闸被拦淤堤挡住了,韩渝只能把三位水利专家送到拦淤堤边。考虑到专家上不了岸,让老朱和小陈放下铁划子,跟冬冬一起开铁划子送三位专家上岸。韩渝找地方系好铁划子,搀扶着三位专家爬上岸一看吓一跳,岸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不但有公安干警,还有很多个荆州军分区派来的民兵,全部荷枪实弹。拦淤堤距进洪闸约二点五公里,没有人接过不去。韩渝再次呼叫老王,请老王同志联系市防指,在堤上等了大约五分钟,荆州军分区向副参谋长亲自开车来接。由于来的时间比较早,并且天天在江上跟救火队员似的执行各种抢护任务,“驻港部队”在荆江两岸参加抗洪的部队中名声很响。名声之所以那么响,总结起来至少有十几条。比如“驻港部队”是拖着一个加油站和一个自来水厂来的,比如“驻港部队”有好几台大型挖掘机,比如“驻港部队”伙食好,又比如“驻港部队”有女兵等等。向副参谋长见到了传说中的“驻港部队”部队长,见部队长的小警卫员很好奇,拉开车门道:“韩书记,一起去看看吧,挤挤应该能坐下。”】“向副参谋长,我就不过去了,我在这儿等。”“行。”向副参谋长一边招呼三位专家上车,一边解释道:“警戒之所以这么严,主要是考虑到安全。这道拦淤堤里有119个炸药室,一共预埋了二十吨炸药。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意外,所以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理解,”韩渝想想又说道:“向副参谋长放心,我们不抽烟,不会动明火。”“好,那我先走了。”“忙去吧,杨工,你们别急,我们不会走,我们就在这儿等你们。”刚目送走三位专家,一个佩戴“指挥员”红袖套的上尉军官就迎了上来,提醒道:“韩书记是吧,这里不只是不能抽烟,也不能拨打手机,对讲机最好也不要用。”“对不起,我们刚才不知道。”“现在知道就行了。”“你贵姓,你是哪个部队的?”“免贵姓刘。”上尉环顾了下四周,带着几分尴尬地说:“我就是负责炸堤的地爆连长,我们脚底下的炸药就是我们连埋的。”韩渝愣了愣,低声问:“周围的民兵呢?”“他们主要负责协助,我们连不到八十个人,要搬运预埋的炸药又不是两吨而是二十吨,所以需要民兵大哥帮忙。”刘连长挠挠脖子,想想又说道:“他们接下来的任务是负责示警,从我们站的地方为圆心,方圆十公里每隔一段站一个鸣枪员,每人配一把79式冲锋枪和50发子弹。在炸坝之前,他们会打掉30发子弹,鸣枪示警。”爆破很危险,一下子起爆二十吨炸药更危险。韩渝很佩服眼前这位上尉,追问道:“刘连长,你们连什么时候来的?”“我们连早来了,已经来十三年了。”“刘连长,你不是在开玩笑吧。”“韩书记,我真没跟你开玩笑。”刘连长也不止一次听说过“驻港部队”,面对跟救火队员似的抢了一个月多险的“驻港部队”负责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苦笑道:“我们连就是为炸这道拦淤堤成立的。我当兵13年,从战士干到连长,这些年训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以最快速度顺利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