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扶摇(87)二更 万里扶摇(87……(2 / 2)

吴广知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她也发文章,谈礼义廉耻,谈风俗风化,文章递过去,顾玉娘接的。

吴广知看着这个昔日的学生:“怎么?不能发?”

顾玉娘沉吟了一瞬,没急着言语。

吴广知哼笑了一声,“或许,你需要去问问林伯爷的意思?”

顾玉娘叹了一声,“先生,您何须这么说话呢?我为官,自有我的立场。此文,可发!您也太小看我们了,在最初,林叔珩就说过,这是观念的转变,需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更久,才能被更多的人支持。

因此,一定会充斥着各种声音。有反驳的,那就得叫人家说话。参与的人多了,发现的问题多了,才能探讨的去解决问题。捂着别人的嘴,问题并不会因此而变少。学生当时听这个话,深以为然!

拿到您的文章,看的仔细了一些。您所顾虑的,很有道理!这对男女同学共读,学堂内的规矩制定有帮助……我认为很好!在学堂合并之时,只听赞同的声音是非常可怕的。多从反对的声音中找寻问题,探索解决办法,这对更好的合并大有裨益。”

她言语温和,对着吴广知行了一礼,“先生,文章明天见于报端,您回去等着便是了。”

吴广知上下打量了顾玉娘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秘书丞问顾玉娘,“大人,真刊吗?”

“刊!”

其实桐桐更关注的事,这件事具体谁来操作。

隔了一天,罗君如过来了,“赵阁老提了一个人。”

谁?

“柳庄柳大人。”

柳庄?柳庄?

“兵部尚书许元嘉的原配夫人柳庄?”

没错!就是她。

“她不是任知府吗?怎么回京来书院?”

罗君如就说,“听吏部的同僚说,柳大人一年前就递过折子,因身体缘故,请致仕。”

身体原因?

“柳大人本是中原人,后来去南边为官,常起疹子,时好时坏,医官说是水土所致。”

桐桐点头,“赵大人向来稳妥,他这次给予的支持最大。而且,观柳大人行事,颇有磊落之风,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

罗君如觉得林叔珩消息闭塞:“柳大人跟常阁老不合,当年两人闹的极其不愉快。这些年柳大人在任上不得上升,跟常阁老有直接的关系。”

不合?

“嗯!当年各地的官学中还有一些致仕的老儒,老儒给女学生授课……可人跟人不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十四岁的姑娘爱慕上老先生了,写给老先生的诗不小心被人给发现了,且闹的人尽皆知。当时柳大人认为,此为个人行为,人与人不同,总有一些个例。此事妥善处理,学堂严肃规矩,虽说以后避免不了类似的,但绝不会造成更坏的影响。因为不是每个小姑娘都喜欢老男人……”

是这个道理!然后呢?

“但当时,常大人反对!她认为哪怕是个例,也会影响女子的声誉,进而导致女官的声誉受到影响。因此,她主张彻底杜绝这种情况。女子由女子来教养,这是不会出错的。”

桐桐皱眉,“常大人主张一刀切。”

对!就是一刀切,“再之后,柳大人争取过,认为这太绝对了。刚巧,那时候就出了一个很不好的事……”说着,她有些赧然,好似不好启齿。

桐桐秒懂,“女先生对女学生……”

对!就是那个意思,“……那女学生的母亲发现了异样,其实两人还没什么。女先生也只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而那女学生还没开窍,根本不懂……这件事闹到了柳大人那里。柳大人认为此事不宜闹大,将那女先生辞退,且永不许她做先生……

但常阁老却认为,此当以儆效尤。她上折子说这位女先生妄为人师,品格低贱……甚至于将这女先生的肖像连同被辞退的消息刊登上报纸,导致了那位女先生悬梁而亡。”

自此,两人因理念的不同,分道扬镳,彼此为敌。

“本来两人官职差不多,但常阁老一生未婚,柳大人却成婚生子,而后又和离,这才致使柳大人处处低了常阁老一头。”罗君如说着,就又小小声的道,“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许元嘉许尚书现在的这位夫人,也是常阁老的学生。”

啊?

罗君如一咧嘴:“真的!听说常阁老为此跟这个学生断绝了关系,但确实是她的学生嫁给了她政敌的前夫!”

桐桐啧啧啧的:“照你这么说,这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呀!”她嘿笑了一声,“这一拨,我站柳庄柳大人。”

罗君如小声道:“我也站柳大人。”

桐桐端起茶杯跟她碰了一下:喝茶!喝茶!

罗君如心领神会:看戏!看戏!,